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孩子太好勝怎麼辦?

媽媽講述:孩子太好勝

女兒周周4歲了, 她很聰明好學, 也很懂事, 在幼稚園裡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但是她的個性太敏感好強了, 什麼都想表現得最好。 校車來了她要第一個上;如果老師表揚了別人, 沒表揚她, 她就會記得特別牢, 非要下次爭個表揚;還有做遊戲、參加活動等等, 她都要搶在前面……雖然有好勝心很好, 可以讓孩子學會競爭, 但是往往她得不到第一時, 就會不高興, 甚至會哭鬧。

還有一點, 她的好勝心還表現在喜歡管別人的方面。 如果小朋友們一起玩, 別人怎麼玩她都要管, 人家不聽她的她就不高興。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她才好。

孩子講述:好勝有原因

好勝的性格是一把雙刃劍, 它能讓孩子積極進取, 力爭把事情做好, 也能讓孩子缺乏寬容心, 不能包容別人, 形成自我封閉、孤僻、不合群的人格。 孩子爭強好勝, 一般有兩個因素。 一個是對自己的能力過分自信, 喜歡表現自己;一個是虛榮心作祟, 喜歡追求表面上的東西。 如果是前者, 孩子喜歡展示才華沒有錯, 家長不僅要加以引導, 而且要為孩子尋找表現的舞臺, 讓孩子更加自信。 如果是後者, 家長要教育孩子, 説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不能以華而不實的東西作為追求的目標。

1、“我”對自己的價值感認識不夠。

孩子無法認可自己, 源自于父母對他的認同不夠,

他認為只有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才能證明自己是好的是優秀的, 也就是想從在別人身上作出對比來體現自己的好與優秀, 從而來獲得父母或別人更多的認同。 這取決於父母給予孩子的是否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愛、是否適合孩子真正心智成熟悉的愛, 無論孩子如何, 包括孩子通過不斷的“犯錯”, 父母一致的認可“孩子本身很好, 不好的是行為”, 孩子就會把自己不好的行為與他的本人區分開來, 當把兩者混為一談時, 孩子就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 不夠可愛, 要不為什麼自己做錯了事會遭到父母的挑剔、指責或者批評呢?從側面來說也是父母不懂得如何的愛才是適合孩子成長的愛而導致的。

2、“我”自信心不足。

不能自主選擇自己的興趣,

總在成人的意願下成長, 無法按照自己內在的成長機制來成長時, 孩子無法形成自己對自己的信心, 也就無法形成一個有自我的孩子。

3、“我”的挫折容忍度低。

孩子一直在呵護中長大, 沒有機會過多去體驗與感受挫折帶給自己的心理調適, 或者說孩子關注到得“第一”是可以得到別人的認同、表揚甚至獎勵, 也可能由於平常家裡人過多在這方面的薰陶或重點化了的原因。 過多的獎勵、過多的保護也會使孩子過度認為自己完美無缺, 日後將無法面對任何的瑕疵, 過度保護使孩子沒有面對挫折的機會, 一旦不如意, 則有調適的困難。

4、“我”受父母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 雖然你現在不爭強好勝了,

但小時候的一些行為習慣是可以形成你今天的潛在意識, 父母之間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會常常透露在言行舉止上時而自己毫不覺察, 孩子自然吸收了。

5、父母把“我”和別人比較。

父母總愛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 “我們要向好的孩子學習”“我們要做一個好孩子”等的暗示與比較, 反復的提醒, 這些會導致孩子把過多的注意力關注到這裡來, 認為:好的孩子是受到父母歡迎的, 這樣的孩子才會得到父母的關注。

6、父母對“我”過高的期望。

父母過高地期望常夾帶著對孩子的壓力, 孩子為了取悅家人, 而去面對自己能力所不及的要求, 也擔心自己做不到會讓父母失望, 而不願意面對這樣的失敗, 所以孩子會表現出比較好勝。

${FDPageBreak}

爸媽可以這樣做:

在教育這一類型的孩子時,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 有上進心、競爭意識是正確的, 但如果凡事都爭強好勝, 就會壓力太大, 甚至會形成一種虛榮心理。 作為家長, 要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 告訴孩子努力就好。 特別是有些孩子性格過於外向, 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 被人評價為“愛出風頭”, 也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 要教育孩子經常保持謙虛的態度, 這樣會更受別人的尊敬和歡迎。

1、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

要仔細觀察和瞭解孩子有什麼樣的氣質特點。 如果孩子從小就表現出過分敏感、容易嫉妒等苗頭, 就要想方設法讓他在日常生活中經歷一些挫折, 鼓勵他去挑戰有難度的事情,並學會戰勝自己。

2、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能力。

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可能在各方面都得第一。家長也要準確地評價孩子的能力,不要隨意拔高。否則,容易給孩子造成錯覺。

3、給孩子合理的家庭教育。

過分的關注和溺愛都會大大加劇孩子的“自我中心”,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強。合理的家庭教育應該是“關懷”而不是“溺愛”,要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而不是家庭中的“小霸王”,事事都要占上風。

4、給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

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適當地承擔一些責任,可以幫助孩子提升面對挫折的心理能量。

5、切忌過分壓抑。

對孩子過分爭強好勝進行教育並不是主張去壓抑小小的“好勝者”,適當的“好勝心”是激勵孩子積極進取的良好催化劑,如果家長一味地利用成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優勢去壓抑孩子,使孩子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長此下去會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養成畏縮不前的性格。

6、父母要以身作則。

要防止孩子的過分爭強好勝心理,家長應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流露出爭強好勝的心理,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勝利和挫折,用自己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精神來影響孩子,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7、父母做好正確的引導。

“好勝”本身是無可非議的,我們擔心的是孩子為取勝而採取不合理的手段,如又哭又鬧,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應從小培養孩子公平競爭的意識,讓孩子明白“勝利”來自於努力,而不是別人故意讓的結果。

8、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其各方面的興趣。

父母應該帶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到博物館、展覽館參觀、到著名旅遊景點遊玩、參加社區組織的親子活動,參加同學、同事之間組織的聯誼活動等,這些活動能豐富孩子的自我體驗,也能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展現自我的機會。孩子經歷得多了,眼界和心胸也會寬廣,這對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轉移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力,減輕孩子過強的壓力,都有一定的好處。

鼓勵他去挑戰有難度的事情,並學會戰勝自己。

2、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能力。

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可能在各方面都得第一。家長也要準確地評價孩子的能力,不要隨意拔高。否則,容易給孩子造成錯覺。

3、給孩子合理的家庭教育。

過分的關注和溺愛都會大大加劇孩子的“自我中心”,不能忍受別人比自己強。合理的家庭教育應該是“關懷”而不是“溺愛”,要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而不是家庭中的“小霸王”,事事都要占上風。

4、給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

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適當地承擔一些責任,可以幫助孩子提升面對挫折的心理能量。

5、切忌過分壓抑。

對孩子過分爭強好勝進行教育並不是主張去壓抑小小的“好勝者”,適當的“好勝心”是激勵孩子積極進取的良好催化劑,如果家長一味地利用成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優勢去壓抑孩子,使孩子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長此下去會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養成畏縮不前的性格。

6、父母要以身作則。

要防止孩子的過分爭強好勝心理,家長應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流露出爭強好勝的心理,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勝利和挫折,用自己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精神來影響孩子,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7、父母做好正確的引導。

“好勝”本身是無可非議的,我們擔心的是孩子為取勝而採取不合理的手段,如又哭又鬧,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應從小培養孩子公平競爭的意識,讓孩子明白“勝利”來自於努力,而不是別人故意讓的結果。

8、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其各方面的興趣。

父母應該帶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到博物館、展覽館參觀、到著名旅遊景點遊玩、參加社區組織的親子活動,參加同學、同事之間組織的聯誼活動等,這些活動能豐富孩子的自我體驗,也能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展現自我的機會。孩子經歷得多了,眼界和心胸也會寬廣,這對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轉移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力,減輕孩子過強的壓力,都有一定的好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