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的治療, 應該是分秒必爭, 以減輕對各臟器的損傷。 因此, 兒科、產科及麻醉科應緊密配合, 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技術。 爭取每個步驟能達到有效目的。
復蘇的目的是:
①儘量清除呼吸道粘液。
②增加通氣, 保證供氧。
③保證有足夠的心搏出量。
④糾正酸中毒。
⑤注意保暖, 以減少氧耗量。
(一)輕度窒息
保暖, 吸取口、鼻、咽喉部粘液和分泌。 輕拍足底或用手指沿脊椎上下摩擦, 但不宜用力過度。 一般鼻導管和面罩供氧。 經以上處理, 若2分鐘尚未建立呼吸, 心率氣胸。 經以上處理, 患兒2分鐘內缺氧仍無改善時, 應改用氣管內插管進行人工通氣給氧。
(二)重度窒息
除保暖, 吸取口、鼻分泌物外, 如羊水和胎糞吸入, 應進行氣管插管吸取。 吸引力應限制在9.81kPa左右, 否則可引起喉痙攣、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和心律不齊。
當應用復蘇氣囊和面罩加壓給氧30~60秒鐘內, 心率仍不增加, 患兒缺氧還未改善時, 應立即行氣管插管和面罩加壓給氧。 可給予100%氧, 壓力為2.45~2.94kPa, 頻率調至40次/分。 如加壓適當, 可見胸廓運動適度, 並可聽到呼吸音, 且兩側對稱, 心率增至100次/分以上, 患兒面色迅速改善。
當氣管內加壓給100%氧數分鐘後, 心率仍低於60次/分, 即應做胸外心臟按壓。 在搶救過程中要注意糾正酸中毒和補充葡萄糖,
在應用鹼性藥物時, 速度不宜過快, 以防由於滲透壓和PaCO2暫時性驟然升高, 腦部微血管擴張, 引起顱內出血, 以後根據pH及病情調整鹼性藥物的用量。
若患兒持續心動過緩, 可用1:10000腎上腺素0.1~0.3ml/kg靜脈注射, 如需要可每5分鐘重複一次。 母親應用麻醉藥物引起的窒息可用納洛酮(naloxone), 每次0.01mg/kg靜脈滴注。
若患兒在血氣正常以後, 出現低血容量表現時, 可用全血或血漿每次10ml/kg靜脈滴注。
有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時, 可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療。
當有低血糖、低血鈣時應相應補充。
出現肺炎、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應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