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來“夏”未走 健脾祛濕選用這5種中成藥

早上起床照鏡子, 發現自己眼袋浮腫?面色晦暗發黃、動不動就油光滿面?食欲下降, 總是沒有饑餓的感覺……如果你也有這些症狀, 那就說明你的身體有濕氣了。 秋來夏未走, 氣候偏濕, 加上夏季吹空調、喝冷飲等行為也讓身體積累了濕氣。 小編提醒你, 不想被“濕氣”困擾, 日常要注意祛濕。

秋來“夏”未走, 身體要祛濕

漫長夏季身體長時間處於空調房中, 而且時刻不離冰鎮飲料、霜淇淋等解暑之物, “冰不離手”的生活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受寒, 並讓身體濕氣積累。

雖然已經進入立秋節氣, 但是炎夏的暑氣還沒有完全散去。

當下氣候特點是偏濕, 脾在體內是一個喜燥惡濕的臟器, 因而其運化功能容易受到傷害, 進而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 所以, 此階段養生重在防“濕”。

身體濕氣重的5個表現:

1、總覺得身體沉重, 渾身不清爽, 腿像灌了鉛;

2、滿面油光, 毛孔粗大;

3、舌苔很厚;

4、大便黏膩, 馬桶總沖不乾淨;

5、體型肥胖, 大腹便便。

健脾祛濕 選用這5種中成藥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健脾丸

健脾丸為著名的消食導滯藥, 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 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 為保和丸的姊妹方, 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 此外, 還用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等。

【成分】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 諸藥合用, 補脾益胃, 理氣運滯, 對於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 用於脾胃虛弱, 脘腹脹滿, 食少便溏。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樸(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 健脾和胃。 主治胸膈痞悶, 脘腹脹痛, 嘔吐噁心, 噯氣納呆。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術(炒)、乾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 用於脾胃虛寒, 脘腹冷痛, 嘔吐泄瀉, 手足不溫等病症。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參苓白術丸

此方是治療脾虛泄瀉的代表方劑。 用於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

大便次數就時顯增多, 伴有不消化食物, 大便時瀉時溏, 遷延反復, 飲食減少, 食後脘悶不舒,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脈細弱。

【成分】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補脾胃, 益肺氣。 用於脾胃虛弱, 食少便溏, 氣短咳嗽, 肢倦乏力。 益氣健脾, 滲濕止瀉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歸脾丸

【成分】 黨參、白術(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 養血安神。 用於心脾兩虛, 氣短心悸, 失眠多夢, 頭昏頭暈, 肢倦乏力, 食欲不振, 崩漏便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