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癌的綜合治療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 惡性程度較低的膠質瘤其生存期已大大延長, 但尚不能達到治癒水準, 而高惡性程度膠質瘤預後仍很差, 如多形性膠質瘤兩年存活率低於2O。 治療腦膠質瘤的未來希望, 近期在於免疫學, 遠期在於遺傳基因和分子生物學的重大突破。 近年在採用免疫學方法治療腦瘤方面有不少進展。
一、LAK“L一2治療腦腫瘤的評價
自1985年美國Rc~enberg等。 應用重組白細胞介紊一2(recombinantinterleukin一2, m一2)及其活化的LAK細胞(1yrepholdneac—tivatedkiller, LAK)治療25倒晚期腫瘤以來, 許多學者紛紛開展此項研究。 1986年Jacobs等在首篇過繼免疫治療(Adoptiveim—munotheraphy)腦腫瘤的報導中,
Merchant等1988年報遭13例複髮膠質瘤用LAK及rIL一2過繼免疫治療的結果從病人外周血分離單核細胞, 調整為每毫升250萬個, 加入100OUrIL一2, 在37℃5CO孵箱中培養3~5天。
Grimm等在1989年9月瑞士召開的第八屆國際腦腫瘤研究和治療會議上報告rIL一2, LAK, 腫瘤縵潤細胞(tumorinfitratlngIymphocytes, TIL)治療腦腫瘤的結果顯示, 應用外源性rlL一2可促使免疫活性細胞進入腦脊液, 並將其活化而處於殺腫瘤狀態, 因而瘤細胞減少, 甚至消失。 臨床研究表明上述過繼性免疫治療, 由於腦組織免疫學特徵, 惡性腦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而LAK細胞缺乏尋找遠離瘤細胞的能力等因素使其療效有限,
二、TIL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作用
Balldegrun等”首次從35例腎癌患者活檢中分離T1L, 酶介後經含rlL一2的RPMT一164口液培養, 單抗鑒定TIL後發現, 主要為細胞毒T細胞;同時還出現T細胞的活化標誌如TL一2受體, HAL—DR等。 Ames等。 。 從帶乳腺瘤小鼠分離TIL在體外經古rTL一2的RPMI1640培養、擴增, 注入體內後發現其分佈於乳腺瘤中的量大大超過正常乳腺, 似乎T1L對自體瘤組織有高度親嗜性;而且發現,
三、單克隆抗體的腫瘤導向治療
Nanda等。 用細胞雜交技術產生大量特異性單克隆抗體(MAbs)治療腦膠質瘤是免疫治療另一很有希望的方法。 MAbs能選擇性地與腫瘤細胞結合並產生毒性物質致腫瘤細胞死亡。 但由於腦膠質瘤的相關抗原弱,難以產生大量的具有特異性的MAb’s,故此項研究仍處於探索之中。但抗膠質瘤單抗攜帶化療藥物的導向在膠質瘤免疫療法研究方面卻是最有發展前途的課題。Kito等”將脂質體攜帶上化療藥物MTX,利用單克隆抗體G一22一MAb作為脂質體的配體,這樣作者認為藥物可有效地透過血腦屏障,而單抗又能使之特異地集中於膠質瘤細胞,發揮殺傷作用。體外實驗證明腫瘤細胞所含MTX的藥物濃度高於周圍游離藥物濃度100倍。朱劍虹等將單克隆抗體免疫交聯物SZ39一ADR在人腦膠質瘤裸小鼠模型HG一1體內進行導向治療研究表明,採用單克隆抗體SZ39為載體攜帶化療藥物ADR進行導向治療可使藥物對人腦膠質瘤裸鼠皮下,腦內移植瘤的抗腫瘤療效顯著提高,並使藥物對骨髓、小腸的毒性抑作用減少。單克隆抗體導向藥物對腦腫瘤的治療,現已計畫用於I臨床,展示了單克隆抗體臨床應用前景。Nitta等。實驗提示:腦膠質瘤手術切除後,將抗膠質瘤單克隆抗體抗MAb與LAK細胞聯合應用比單獨使用LAK細胞治療腦腫瘤效果更好。可見單克隆抗體的應用是免疫治療齧腫瘤的發展方向。
近年腦腫瘤免疫治療另一進展是將重組細胞因數,如rIL一2,干擾素(interferon,TFN),腫瘤壞死因數(tumornecros~factor.TNF)等直接注入腦腫瘤,以利局部發揮免疫效應。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IFN,它有u、B、Y三型。國內已用IFN。治療腦膠質瘤,初步觀察有較好療效。。Petell等”l990年在12例復發惡性膠質窟內每週2次注射(5~180)×10‘IFN。結果發現,3例腫瘤穩定時間分別為148天,192天,539天,其餘腫瘤仍發展。他們將新鮮瘤細胞在體內培養後加入IPN,瘤細胞生長可被抑制,若同時加入IFN則抑制作用更顯著。由於瘤內注射重組細胞因數,可使腫瘤局部含有高濃度的細胞因數,易於活化具有殺傷腫瘤細胞的免疫活性細胞,且可減輕全身中毒反應,故是值得推廣的腦腫瘤免疫治療方法之一。
但由於腦膠質瘤的相關抗原弱,難以產生大量的具有特異性的MAb’s,故此項研究仍處於探索之中。但抗膠質瘤單抗攜帶化療藥物的導向在膠質瘤免疫療法研究方面卻是最有發展前途的課題。Kito等”將脂質體攜帶上化療藥物MTX,利用單克隆抗體G一22一MAb作為脂質體的配體,這樣作者認為藥物可有效地透過血腦屏障,而單抗又能使之特異地集中於膠質瘤細胞,發揮殺傷作用。體外實驗證明腫瘤細胞所含MTX的藥物濃度高於周圍游離藥物濃度100倍。朱劍虹等將單克隆抗體免疫交聯物SZ39一ADR在人腦膠質瘤裸小鼠模型HG一1體內進行導向治療研究表明,採用單克隆抗體SZ39為載體攜帶化療藥物ADR進行導向治療可使藥物對人腦膠質瘤裸鼠皮下,腦內移植瘤的抗腫瘤療效顯著提高,並使藥物對骨髓、小腸的毒性抑作用減少。單克隆抗體導向藥物對腦腫瘤的治療,現已計畫用於I臨床,展示了單克隆抗體臨床應用前景。Nitta等。實驗提示:腦膠質瘤手術切除後,將抗膠質瘤單克隆抗體抗MAb與LAK細胞聯合應用比單獨使用LAK細胞治療腦腫瘤效果更好。可見單克隆抗體的應用是免疫治療齧腫瘤的發展方向。
近年腦腫瘤免疫治療另一進展是將重組細胞因數,如rIL一2,干擾素(interferon,TFN),腫瘤壞死因數(tumornecros~factor.TNF)等直接注入腦腫瘤,以利局部發揮免疫效應。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IFN,它有u、B、Y三型。國內已用IFN。治療腦膠質瘤,初步觀察有較好療效。。Petell等”l990年在12例復發惡性膠質窟內每週2次注射(5~180)×10‘IFN。結果發現,3例腫瘤穩定時間分別為148天,192天,539天,其餘腫瘤仍發展。他們將新鮮瘤細胞在體內培養後加入IPN,瘤細胞生長可被抑制,若同時加入IFN則抑制作用更顯著。由於瘤內注射重組細胞因數,可使腫瘤局部含有高濃度的細胞因數,易於活化具有殺傷腫瘤細胞的免疫活性細胞,且可減輕全身中毒反應,故是值得推廣的腦腫瘤免疫治療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