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說說小兒腹瀉的影像診斷方法

小兒腹瀉, 又名小兒消化不良, 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 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 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 本病致病因素分為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 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 本病治療得當, 效果良好, 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那麼, 小兒腹瀉在臨床上要怎麼診斷呢?

小兒腹瀉的影像診斷方法

1.X線檢查X線鋇餐、鋇灌腸檢查和腹部平片可顯示胃腸道病變、運動功能狀態、膽石、胰腺或淋巴結鈣化。 選擇性血管造影和CT對診斷消化系統腫瘤尤有價值。

2。 內鏡檢查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和活組織檢查的操作簡便, 對相應腸段的癌腫有早期診斷價值。 纖維結腸鏡檢查和活檢可觀察並診斷全結腸和末端回腸的病變。 小腸鏡的操作不易, 可觀察十二指腸和空腸近段病變並作活檢。 懷疑膽道和胰腺病變時, ERCP有重要價值。

3.B型超聲掃描為無創性和無放射性檢查方法, 應優先採用。

4。 小腸粘膜活組織檢查對彌漫性小腸粘膜病變, 如熱帶性口炎性腹瀉、乳糜瀉、Whipple病、彌漫性小腸淋巴瘤(α重鏈病)等, 可經口手入小腸活檢管吸取小腸粘膜作病理檢查, 以確定診斷。

小兒腹瀉家居護理原則

大多數引起脫水的腹瀉為稀便或水樣便。 若腹瀉時間短於14天,

則為急性腹瀉。 急性水樣腹瀉可引起脫水和營養不良, 脫水腹瀉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腹瀉患兒的治療主要是預防和治療脫水, 需要補充液體和鹽。 所有脫水的患兒均需要補充液體, 補液的最佳方式為給予口服補液鹽(ORS), 只有重度脫水的患兒才需要靜脈輸液。

①額外補充液體;

②繼續餵養;

③出現血便或喝水差應及時複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