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骨關節炎該怎麼治療呢

本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 以延緩病變的進程。 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 減少關節的負荷。 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 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 理療及適當的鍛煉可保持關節的活動範圍, 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 對控制急性期症狀有所幫助。 消炎鎮痛藥物可減輕或控制症狀。 對晚期病例, 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 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目前是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 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一、一般治療。

1、宣傳防病知識、保護關節。 首先要讓患者對該病有所認識, 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 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 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 嚴重時應制動或石膏固定, 以防畸形。 減輕體重, 使用把手、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負荷。 與職業有關者, 應調換工作。 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煉, 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 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2、物理療法。 熱療、水療、紅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均可增強局部血液迴圈、緩解肌肉緊張, 減輕疼痛等症狀。 牽引療法對頸椎病神經根型患者效果較好, 可以鬆弛肌肉, 緩解疼痛, 並能防止神經根相鄰的組織形成粘連, 但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二、藥物治療。

1、改善症狀的藥物。 鎮痛劑如對已醯氨基酚有鎮痛作用,

但抗炎作用弱。 非甾體抗炎藥有抗炎止痛的特點, 用藥後可減輕關節疼痛, 改善關節活動度。

2、糖皮質激素。 不宜全身用藥, 僅在對其他治療無效, 關節有急性炎症發作表現或有關節周圍滑膜炎, 肌膚炎等可給予關節腔內或病變部位局部注射。 不宜反復使用。 同一部位二次注射間隔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

3、使用軟骨保護劑。 可緩解症狀, 維持和恢復關節功能。 如聚氨基葡萄糖。

4、黏彈性補充療法。 是向關節腔內注射大分子量的透明質酸溶液, 減輕滑膜炎症, 軟骨破壞和改善關節功能, 阻斷局部病變的惡性循環。

三、外科和關節鏡下治療。

根據病情採用關節鏡下關節沖洗、骨軟骨移植、軟骨細胞或間質幹細胞移植、關節畸形嚴重者,

可採取截骨矯形術、關節破壞, 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行關節置換。

四、其他治療方法。

在2001年歐洲風濕病年會上, 報導了同種軟骨或骨髓幹細胞移植術。 自體軟骨移植通常僅限於小於2.2cm的關節軟骨缺損, 將股骨遠端非承重部位截取的骨柱或自體軟骨移植到股骨關節表面預先處理好的軟骨缺損隧道中。 採用基因治療骨關節病也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

另外, 鑒於骨關節炎的關鍵在於軟骨再生,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利用鋸峰齒鮫軟骨粉促使人體關節再生的代替醫療開始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盛行。 所謂代替醫療, 指的是在傳統西醫之外, 並且其功效可以代替或補充西醫作用的療法。 相比傳統療法手術風險大往往難以根治的不足,

代替療法更加趨於根本和安全。 現在在歐洲, 鋸峰齒鮫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關節藥品, 美國OAM也把鋸峰齒鮫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 而日本則直接應用於臨床, 並取得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 為人類攻克骨關節炎帶來了明亮的曙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