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泡藥到喝藥 中藥煎煮注意哪些事項?

服用中草藥是大家經常會選擇的一種治病方法, 那麼對於中草藥的煎煮你知道哪些?煎藥之前的侵泡、煎藥的火候以及煎藥的多少等等都會和藥效有著聯繫。 下面小編就來給你介紹煎藥要注意事項:

煎煮前

●清洗煎煮前一般無需清洗。 如果草藥中有泥沙, 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 忌浸洗, 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

●浸泡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藥材約半小時, 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 同時也能增加湯藥的濃度。

煎煮中

1、煎藥用具的選擇

首先是器具, 煎藥器具以砂罐或瓷罐為佳, 切忌用鐵、銅等金屬器具,

因為大多數藥材與金屬接觸後, 會發生化學變化, 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

2、煎藥用水的選擇

至於應該加多少水, 要根據用藥量而定, 一般以水面超過藥物少許即可, 使每劑每次煎成的藥液在150毫升左右, 為兒童煎取的藥量要少, 而對熱性病者, 煎取的藥液要適當多些。

3、煎藥的火候

煎煮時要注意火候, 未煮沸前可用猛火, 水開後就要用小火了, 同時應注意加蓋煎煮, 以防止藥物中揮發性成分逸出。 煎煮中藥的時間也因藥性而有所不同, 如解表藥不能久煎, 通常煮沸後15分鐘即可;味厚滋養的補益藥, 煎煮的時間宜長, 煮沸後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時左右, 以使藥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 另外, 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經慢火久煎後,

可以減低或消除其毒性, 如附子、生半夏等, 煎煮的時間也要稍長一些。 藥煎好後要趁熱將藥汁濾出, 每劑藥一般只煎兩次。

煎煮後

1、立即濾取藥湯煎煮好, 應趁熱過濾倒出, 不宜久置鍋中。 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 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 難以過濾, 影響藥效, 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2、服法有講究

煎好的湯劑一般宜在飯前一小時服, 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 滋補藥宜空腹服, 安神藥宜在睡前服, 慢性病宜定時服。 一般一劑分2~3服, 一日一劑, 如遇特殊情況, 可以一日連服兩劑, 以增強療效。 通常中藥湯劑應當溫服, 而針對具體情況也可涼服。

3、服藥有禁忌

中藥歷來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說法, 因此絕不能盲目使用民間偏方、秘方,

切莫自當“郎中”釀“苦酒”。 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配方抓藥。 以妊娠 為例, 某些藥物具有損害胎兒甚至墮胎的副作用, 所以應視為妊娠禁忌物, 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術、水蛭等。 孕期應慎用的有桃仁、紅花、 大黃、枳實、附子、乾薑、肉桂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