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覺”原來是長期積累的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 為探求化學元素之間的規律, 研究和思考了很長的時間, 卻未取得突破。 他把一切都想好了, 就是排不出週期表來。 為此他連續三天三夜坐在辦公桌旁苦苦思索。
大概是太勞累的緣故, 他便倒在桌旁呼呼大睡, 想不到睡夢中各種元素在表中都按它們應占的位置排好了。 一覺醒來, 門捷列夫立即將夢中得到的週期表寫在一張小紙上, 後來發現這個週期表只有一處需要修正。 有人風趣地說:“讓我們帶著要解決的問題去做夢吧!”

心理學家把這種突然地、意想不到的頓悟或理解叫做直覺,

這是一種普遍的思維現象, 確實魅力無窮。 許多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在創造發明、進行創作或作出重大決策時, 都會出現這種直覺現象。 心理學家認為, 直覺屬於創造性思維的範疇, 它可以產生和形成於任何科學、藝術、技術產品的思想和構思, 在人類認識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FDPageBreak}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 ”德國物理學家黑爾姆霍茲說, 他的許多巧妙設想, “不是出現在精神疲憊或伏案工作的時候, 而常常是在一夜酣睡之後的早上, 或者是當天氣晴朗緩步攀登樹木蔥籠的小山時。 ”還有些科學家的靈感和頓悟發生在病榻之上, 愛因斯坦關於時間空間的深奧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出來的。

生物學家華萊士關於進化論中自然選擇的觀點是在他發瘧疾時想到的。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功夫!
如此說來, “直覺”果真神秘而誘人, 我們只要睡覺做夢、遊玩散步、生病臥床, 甚至抽煙、飲酒、喝咖啡就可等來“直覺”, 那該多好呀!自然那只能是做夢娶媳婦——盡想好事。
實際上, 直覺這種思維現象並不神秘, 更非偶然, 完全有規律可循。 表面上看來, 直覺似乎是“偶然所得”, 其實是“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 由於人們長期研究、思考某一個問題, 搜集了大量的資料, 做了無數次的實驗, 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使得大腦因疲勞而處於抑制狀態, 思維變得有些遲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