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特點是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慢性破壞,
自覺症狀不明顯,
所以常不為一般人注意。
一旦發生牙齦出血、溢膿、口臭、牙齒鬆動、伸長、移位及疼痛發作,
才引起患者重視。
如不及時治療,
其牙齒喪失的數目常不是單個而是多數牙,
甚至全口牙同時受累。
牙周炎發病的原因,
有局部也有全身的因素。
一般說,
口腔衛生不良,
牙石和牙垢堆積,
食物嵌塞,
細菌和菌斑作用,
不良補牙和鑲牙刺激,
或壓迫牙齦等,
都是引起牙周炎的重要局部原因。
有時,
全身因素對牙周炎的發生和發展也起一定的作用,
如年齡、性別、遺傳、內分泌、營養等因素,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改變組織抵抗力以及口腔中共生菌之間的關係,
使原來不能引起病變的局部因素,
變為可以致病的因素。
任何單獨的因素,
不可能造成牙周炎。
牙周炎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
不僅在刷牙時出血,
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
牙齦顏色暗紅,
由於水腫顯得比較光亮。
此外,
還有牙周袋形成,
在正常情況下,
牙齦附著在牙齒上的齦溝僅深零至兩毫米,
超過兩毫米則為牙周袋。
牙周袋的形成說明炎症已從牙齦發展到牙周支援組織,
使較深層的牙周組織感染,
慢性破壞,
膿性分泌物可以從牙周袋溢出。
早期的牙周炎牙齒不鬆動,
只有在慢性破壞性炎症發展到一定的程度,
牙周組織支援力量大為減弱時,
才可以導致牙齒鬆動。
牙齦退縮也是牙周炎的症狀之一,
但患者常不易察覺。
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炎,
由於長時間受大量牙石的壓迫,
刺激牙齦,
所以,
齦緣外形出現水準式的退縮。
至於老年性的牙周組織退縮,
一般屬於生理情況。
一方面是因為牙周組織本身的退縮;另一方面是由於牙齒的磨耗而使牙齒繼續萌出,
形成牙根面暴露。
由於牙根面的暴露,
對冷、熱、甜、酸食物或機械性刺激,
都有敏感的表現。
但也有的是生理和病理的因素同時存在。
治療牙周炎,
主要在於消除病因,
增強牙周組織的健康,
防止炎症和萎縮的繼續發展。
對於老年人來說,
增強功能鍛煉以增進牙周組織活力是很重要的。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做法:
一是在刷牙方法上忌用橫刷法。
但是橫刷法是群眾習慣的刷牙法,
許多人由於用硬毛大頭牙刷用重力作拉鋸式橫刷,
以致造成刷傷性的牙齦退縮,
牙根暴露,
牙頸楔狀缺損等疾病。
所以,
正確的做法應用兩排十二束毛的牙刷,
採用豎刷法,
即刷上牙時刷毛順著牙縫從上向下刷;刷下牙時順著牙縫從下向上刷。
動作要慢一些,
在同一部位上反復數次,
讓刷毛通過齦與牙的交界區時徹底去除汙物,
對牙齦也有按摩作用。
二是老年人為增強牙周組織健康,
可採用牙齦按摩法、叩齒、氣功等方法。
牙齦按摩法:刷牙後用潔淨的雙手食指在牙齒和牙齦表面作環形的轉動按摩。
可以從上下頜後牙開始,
逐漸移向前方。
早晚各一次,
每次10~15分鐘。
但是,
在炎症急性發作時不能按摩。
如牙石積結較多,
還應先請牙醫師將牙石刮除,
方可採用牙齦按摩。
三是叩齒。
每天早晚空口咬合數十次。
咬合時應鏗然有聲,
這有增強牙周組織和增進血液迴圈的作用,
常做可使牙齒堅固而不痛。
四是氣功。
即閉口咬牙,
自然呼吸,
意守上下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