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和胎兒的發育是個迅猛的過程, 足月分娩的嬰兒體重是受精卵的10億倍, 而從出生到成人體重卻只增加20倍。 胎兒生長的全部“原料”只能來源於母體。
孕婦營養缺乏對胎兒的嚴重影響早已被證明了。 孕婦營養不足, 會導致新生兒體重低下, 甚至流產和早產等。 更為重要的是, 營養不足可引起腦發育不良。 腦的結構和功能與營養有密切關係, 而智力與腦的結構和功能有關。 有研究證明, 孕母營養嚴重缺乏, 可使30%的後代在學齡期表現為智力落後。
熱量。 這是胎兒生長發育的能源, 主要來自孕母主食如米麵,
蛋白質。 蛋白質構成人體各部分的主要成分, 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基本原料。 蛋白質對腦的發育尤為重要。 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結構, 氨基酸種類很多, 有些氨基酸對胎兒生長有特殊作用, 如色氨酸缺乏可引起先天性白內障, 某種氨基酸過多, 對胎兒生長發育也有不利影響。
維生素。 很多維生素是胎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 如維生素A、B、C和D, 對胎兒生長發育均有不同作用。 如維生素D對胎兒骨骼生長鈣化有重要作用, 缺乏時可造成先天性佝僂病, 新生兒表現為前囟門很大頭顱骨縫處骨骼很軟, 如出生後補充維生素D不足, 將造成“O”或“X”形腿和雞胸等骨骼畸形。
葉酸。 目前認識到葉酸和細胞分裂和增長有關。 缺乏葉酸可導致胎兒神經管畸形, 如無腦兒、脊柱裂、腦積水等, 婦女應從懷孕前3個月至孕早期3個月每天服葉酸製劑0.4毫克, 可預防神經管畸形。
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主要是鈣、鐵和鋅。 鈣是骨骼發育所必需的, 鐵是造血的原料, 鋅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 如果缺乏, 使胎兒生長減慢, 腦發育不良。 孕母合理的營養是胎兒健康成長之本。 孕母每天主要食物分四大類。
牛奶奶製品及豆製品。 鈣和磷利於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 同時需要補充維生素D, 每天400~800單位, 吃魚肝油丸或戶外活動, 陽光中紫外線促進人體皮膚製造維生素D, 因此, 陽光是廉價的營養要素。
肉類和代用品。 供應胎兒蛋白質和鐵劑, 有助於血和肌肉的發育。
水果和蔬菜。 是維生素C和A的重要來源, 有助於胎兒皮膚、眼和血管等的發育。
穀類(米麵)。 含糖、維生素B1和纖維素, 保證身體熱能和各種功能。
要注意飲食平衡, 要多樣化, 各種營養素之間要有適當比例, 不得偏食。 孕期早期要克服噁心、嘔吐反應, 保持心情舒暢, 堅持進食, 孕期晚期飲食要偏淡, 防止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