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營養學家研究證明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 貪吃零食和受到輻射一樣會讓人易患癌症。 這是因為, 人體的遺傳物質——DNA的合成與修復需要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E等營養素, 如果這些營養素不足, 會導致DNA損傷無法修復, 其後果與輻射帶來的傷害非常相似。
吃零食會得癌?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 但營養學家已經證實:在某種意義上, 貪吃零食和受到輻射一樣會讓人易患癌症。
人體的遺傳物質———DNA的合成與修復需要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E等營養素, 如果這些營養素不足,
令人憂心的是, 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和食品種類的豐富, 維生素缺乏的現象卻變得普遍。 這是因為, 大部分零食, 包括餅乾、薯片、糖果、巧克力、甜飲料和方便食品所含的維生素都很少。 此外, 許多人上班前沒時間吃早飯, 早上用餅乾湊合, 中午吃速食麵, 晚上以速凍食品解決;饑餓時大吃零食, 渴了便求助於甜飲料, 勢必造成缺乏。 加上人體每天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 光憑食欲難以發現它們的不足, 逐漸給身體埋下隱患。
面對零食致癌危言, 學會選擇零食是關鍵,
1、看配料表 選擇食品添加劑少的零食。 由於兒童青少年還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過多的人工色素等食品添加劑會加速體內鋅的流失, 缺鋅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因為缺鋅, 輕則讓孩子不愛吃飯, 重則可能誘發異食癖, 還可能導致孩子生長發育遲緩, 影響智力發育, 降低味覺的敏感性等。 配料表成分標注遵循含量由多到少依次遞減的方式, 所以選零食時注意, 排在第一位的是什麼?
2、注意營養成分表
糖和鹽是我們最不缺的。 例如平時喝的飲料, 都能在營養成分表上清楚的看見糖和鹽的含量。 一瓶喝下去很容易, 若將一瓶飲料中所含的糖量,
吃零食的時間也要注意
零食要在合適的時間吃, 比如兩餐之間, 以不影響正餐食欲為宜。 一般上午10點左右, 下午3-4點左右為好。 零食的量不宜太多, 以免影響正餐攝入, 在同類食物中可選擇能量相對較低且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 以免攝入的能量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