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冠心病跟感染也有關

冠心病與肺炎衣原體感染有關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 臨床上可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 到目前為止, 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已知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和家族史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然而, 許多冠心病病人並沒有這些危險因素。

研究發現,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有關, 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桿菌、巨細胞病毒等, 其中以肺炎衣原體感染最重要。
肺炎衣原體是引起醫院外肺炎較為常見的病原體,

一些肺炎衣原體感染的患者常常無明顯症狀, 但感染易慢性化。 國外研究結果顯示, 冠心病病人血中肺炎衣原體抗體陽性率顯著高於非冠心病者, 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組織中可檢測出肺炎衣原體抗原。

肺炎衣原體感染肺部後, 可侵入血液中的單核細胞, 在單核細胞中增殖, 向全身播散, 並侵入動脈壁, 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應,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肺炎衣原體慢性、反復感染, 使病變加重, 繼而引起一系列的臨床症狀甚至激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
國外研究顯示, 對肺炎衣原體有效的抗感染治療有可能減少冠心病患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
連結 肺炎衣原體

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neumoniae)為新發現的一種衣原體, 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1986年Grayeton等在學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中, 發現一種衣原體, 以後於成人呼吸道疾病中亦被發現, 當時命名為鸚鵡熱衣原體TWAR-TW株, 後經研究證明該衣原體為一新種, 並定名為肺炎衣原體。

臨床表現:輕症可無明顯症狀。 青少年常有聲音嘶啞、乾咳、有時發熱、咽痛等咽炎、喉炎、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炎等症狀, 且可持續數周之久, 發生肺炎通常為輕型, 與肺炎衣原體感染的臨床表現極為相似, 並可能伴隨肺外表現如紅斑結節、甲狀腺炎、腦炎和格林-巴厘綜合征。

成年人肺炎多較嚴重, 特別是老年人往往必須住院和呼吸支持治療。 有作者經血清學調查發現肺炎衣原體感染與冠心病之間有關聯,

但尚須進一步確定。 另外, 肺炎衣原體感染發生哮喘的機制亦在研討之中。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