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燥型 白斑光亮, 多發於頭部或泛發全身起病速, 蔓延快, 苔薄白。 治宜祛風潤燥, 藥用桑葚子300g、白蒺藜300g、旱蓮草200g、丹參150g、白附子100g、甘草150g, 蜂蜜製成蜜丸。
濕熱型 白斑粉紅或褐色, 多發于顏面及項部, 夏秋發病快, 日曬加劇, 苔薄黃微膩。 治宜清熱祛風。 藥用熟地、苦參、桔梗、蒼術、花粉、知母、秦艽、獨活、連翹、銀花、旱蓮草、白癬皮、防風、當歸、黃芩、薏苡仁、土茯苓各10~15g煎服。
脾腎陽虛型 白斑呈慢性反復發作, 秋冬白斑明顯並伴晨寒肢冷, 便溏溲清, 舌質淡而胖嫩, 脈沉細無力。 治宜溫補脾腎。 藥用菟絲子、桑寄生、仙靈脾、肉蓯蓉、首烏、補骨脂、制附子、吳茱萸、艾葉、乾薑等各10~15g煎服。
肝鬱氣滯型 白斑無固定部位, 色澤時明時暗, 常伴情志易怒、胸悶, 苔白膩、脈弦。 治宜疏肝理氣。 藥用郁金、香附、柴胡、白蒺藜、薄荷、佛手等各10~15g煎服。
血虛風燥型 白斑色澤明亮, 多發於頭部或全身, 伴煩躁、頭暈、舌淡紅而幹, 脈細。 治宜養血潤燥, 藥用首烏、白芍、生地、旱蓮草、丹參、桑白皮、白蒺藜、白僵蠶、荊芥、防風各10~15g煎服。
氣血不足型 白斑淺淡, 進展慢, 自覺神疲乏力, 面色蒼白, 舌質淡紅少苔, 脈細弱。 治宜補腎滋陰。 藥用生地、枸杞子、首烏、女貞子、旱蓮草、天冬、桑葚子、黑芝麻等各10~15g煎服。
經絡阻滯型 白斑局限, 色澤較暗, 多發於頭面部, 久治不愈。 舌苔白而潤, 脈沉細。 治宜溫經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