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進補要先調理腸胃 溫熱大麥茶促進消化
一冬補三春,冬季進補先養腸胃,腸胃養好了,才能更好的吸收營養。冬季調理腸胃應從起居、情緒、飲食、運動鍛煉等多個方面進行調養,才能擁有健康的健康的腸胃。冬季養腸胃 正當其時為什麼說冬季是腸胃養護的好時...
2013-12-04 -
脾腎陽虛飲食宜“溫熱”忌“寒涼”
脾腎陽虛證是指由脾腎陽氣虧虛,溫化失權,表現以泄瀉或水腫為主症的虛寒證候。本證多由脾、腎久病耗氣傷陽,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以致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或脾陽久虛不能充養腎陽,終則脾腎陽氣俱傷而成,...
2013-09-08 -
邪郁少陽型外感發熱
症狀:發熱,寒熱往來,身痛,口幹,口苦,不欲飲食,嘔惡時作,舌紅,苔薄白。 病因病機:外邪從表入裡,侵犯少陽,樞機不利,氣機失調。 治則治法:和解少陽,扶正達邪。 方藥:小柴胡東加減。柴胡10g,...
2017-03-08 -
濕熱內蘊型外感發熱
症狀:發熱,身熱不揚,汗出,或熱盛而不為汗衰,或熱勢不高,脘腹痞滿,口渴不能多飲,小便短黃,大便溏而不爽,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病因病機:濕熱病邪深入,病機變化較複雜。濕重熱輕者,熱為濕遏;熱重...
2017-03-08 -
氣分熱盛型外感發熱
症狀:壯熱,大汗出,口大渴,舌紅,苔黃,脈洪大。 病因病機:邪入陽明,正氣奮起抗邪,邪正相爭,裡熱熾盛。 治則治法:清熱瀉火。 方藥:白虎東加減。石膏(先煎)30g,知母12g,甘草10g,梔子1...
2017-03-08 -
秋燥型外感發熱
症狀:發熱,惡風,口、唇、鼻、咽均覺乾燥,咳嗽無痰或少痰,甚至帶血,痰液黏稠難咯,舌少津,脈細數澀。 病因病機:燥邪襲表,衛氣受遏;肺失宜降,邪傷陰津。 治則治法:辛涼溫潤。 方藥:桑杏東加減。桑...
2017-03-08 -
邪伏膜原型外感發熱
症狀:發熱惡寒,憎寒壯熱,胸悶嘔惡,頭痛煩躁,舌邊深紅,舌苔垢膩,或苔白厚如積粉,脈弦數。 病因病機:溫疫熱毒內侵半表半裡,濕熱交爭,氣機升降失調。 治則治法:開達膜原,辟穢化濁。 方藥:達原飲加...
2017-03-08 -
表濕型外感發熱
症狀:身熱不揚,惡寒,並見頭重身困,胸脘脹悶,苔膩,脈濡。 病因病機:風濕之邪侵襲,衛氣受遏,氣機阻滯。 治則治法:透表化濕。 方藥:羌活勝濕湯或藿香正氣散加減。羌活10g,廣藿香10g,防風10...
2017-03-08 -
表寒型外感發熱
症狀:發熱,惡寒無汗,頭身疼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病因病機:風寒之邪客于衛表,衛氣受遏,不得泄越。 治則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荊防解表東加減。荊芥10g,防風10g,桂枝10g,柴胡10...
2017-03-08 -
表熱型外感發熱
症狀:發熱、咳嗽突出,伴有發熱,微惡寒或短暫惡寒,咽幹痛,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浮稍數。 病因病機:風熱之邪經口鼻皮毛而入,邪客于衛表,肺衛失司。 治則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5...
2017-03-08 -
熱入營血型外感發熱
症狀:身熱夜甚,口幹不甚渴飲,心煩不寐,時有譫語,躁擾不安,或神昏躁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隱隱或斑疹密佈,舌質深絳。苔黃,脈細數。 病因病機:溫邪深人營血分,耗血動血,熱擾心神,甚則迫血...
2017-03-08 -
外感發熱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一、臨床表現 外感發熱的表現形式較多,但體溫升高、身熱、面紅、舌紅、脈數等是其基本臨床特徵。外感發熱起病急驟,多有2周左右的中度發熱或高熱,也有少數疾病是微熱者。熱型有發熱惡寒、但熱不寒、蒸蒸發熱...
2017-03-08 -
外感發熱的鑒別診斷
1、內傷發熱外感發熱與內傷發熱均以發熱為主症,故須加以鑒別。可從病因、病程、熱勢及伴發症等方面進行鑒別。外感發熱,由感受外邪所致,體溫較高,多為中度發熱或高熱,發病急,病程短,熱勢重,常見其他外感...
2017-03-08 -
外感發熱的預防與調攝
外感發熱的預防在於注意生活起居,避免感受時邪疫毒。調攝方面,首先應嚴密觀察病情的變化,如體溫、神、色、肌膚、汗液、氣息、脈象等。同時注意體溫的護理,如高熱時配合酒精擦浴等,熱深厥深時,注意保溫,汗...
2017-03-08 -
外感發熱的轉歸預後
外感發熱性疾病的轉歸,一般規律是由表人裡,由衛人氣,進而人營人血,傷陰耗氣,甚者或動血生風、驚厥閉脫等。因所包含的病種廣泛,病情有輕重,病程有長短,治療有差異等,故預後亦有差別。二般說來,大部分外...
2017-03-08 -
外感高熱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熱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外感發熱的病位、病勢、病邪性質等,因此外感發熱的辨證要點是辨識熱型。 1、發熱惡寒指發熱與惡寒同時存在,體溫多在39℃以上,提示病證在衛表。 2、壯熱指但熱不...
2017-03-08 -
脾濕肝鬱外感風邪型消渴
治療方法:五苓散。 證候表現:若消淋兼作而發熱脈浮者 病因病機:是土濕木鬱而感風邪 治則治法:當以五苓發其汗也 處方:五苓。 出處:《四聖心源》·雜病解上卷五(卷)·消渴(篇) 原文:若消淋兼作而...
2017-03-08 -
外感第一要藥:麻黃
麻黃具有悠久的藥用歷史,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尿消腫的功效。 外感第一藥 陶弘景說麻黃是“傷寒解肌第一藥”,後世本草著作亦稱麻黃是“發表第一藥”、“治感第一要藥”。名之為“第一藥”者,則其...
2011-11-23 -
預防外感的四季養生飲料
預防外感還有很多小方劑,並且春夏秋冬四季各不同,我給它們取名叫四季飲——春之液、夏之飲、秋之露、冬之漿。 春之液 春天適合用兩類草藥,桑葉、菊花,各3~5克,包成一小包當茶來飲,經常服用可...
2011-11-14 -
癲癇之外感六淫邪氣
癇病是由先天或後天因素,使臟腑受傷,神機受損,元神失控所導致的一種反復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病證,亦各“癲癇”,俗稱“羊癲瘋”。臨床以突然意識喪失,甚則僕倒,不省人事,強直抽搐,口吐涎沫,兩目上視或口中怪...
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