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感高熱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熱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外感發熱的病位、病勢、病邪性質等, 因此外感發熱的辨證要點是辨識熱型。

1、發熱惡寒指發熱與惡寒同時存在, 體溫多在39℃以上, 提示病證在衛表。

2、壯熱指但熱不寒, 且熱勢很盛, 體溫在39~40℃之間, 甚至更高, 一日之內波動很小, 高熱不退, 持續時間達數天或更長。 多見於氣分發熱、肺系邪熱及暑熱病邪所致發熱。

3、寒熱往來指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 寒時不熱, 熱時不寒, 一日數次發作。 提示病位在少陽、肝膽, 或由瘧邪所致的病證。

4、潮熱指熱勢盛衰起伏有時, 如潮汛一般。 外感之潮熱,

多屬實證, 熱勢較高, 熱退不淨, 定時又複升高, 多見於陽明腑實證、濕溫證以及熱人營血證等。

5、不規則發熱指發熱持續時間不定, 熱勢變動並無規律, 見於時行感冒、風濕熱所感等。

二、治療原則

“熱者寒之”, 外感發熱以清熱為治療原則, 根據病邪性質、病變臟腑、影響氣血津液的不同, 又有清熱解毒、清熱利濕、通腑瀉下、清瀉臟腑、養陰益氣等治法, 以達清除邪熱、調和臟腑之目標。

1、清熱解毒選用具有解毒作用的清熱藥物來治療外感發熱, 此法為治療外感發熱的主法, 可應用於外感發熱的各個階段, 是頓挫熱毒, 防止傳變的關鍵, 也是退熱保陰的重要措施。 此法常與清臟腑、除濕、涼血等法配合應用。

2、清熱利濕選用苦寒清熱藥與清利小便等藥配伍,

達到濕去熱清的目的, 常用於濕熱病邪引起的脾胃、肝膽、腸道、膀胱等處的外感發熱病。

3、通腑瀉下採用瀉下與清熱相結合的一種方法, 是法通過瀉下以去積、利氣、排毒, 釜底抽薪, 頓挫熱勢, 從而達到瀉熱存陰之目的。 尤其適用於熱積胃腸、陽明腑實證。

4、清瀉臟腑利用藥物的歸經, 選用對相應臟腑有清熱作用的方藥, 以達到清肺、清胃、清肝、清膽等目的。

5、養陰益氣因本法不能直接祛外邪除實熱, 因此常與清熱解毒、清營涼血等其他清熱法配合應用於外感發熱, 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主要適用于熱病中有陰傷氣耗者, 外感熱病後期應用最多, 在熱勢熾盛時亦有配伍應用者, 如白虎加人參湯、增液承氣湯即是其例。

隨疫毒進入營血分所形成的不同證候, 外感發熱還有清熱涼血、清熱止血、清熱活血、清營開竅、清熱熄風等治法。

三、分證論治

衛表證

症狀:發熱惡寒, 鼻塞流涕, 頭身疼痛, 咳嗽, 或惡寒甚而無汗, 或口乾咽痛, 或身重脘悶, 舌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

治法:解表退熱。

方藥:荊防敗毒散、銀翹散。

外感發熱初起, 病邪尚未入裡化熱, 或疫毒熱邪暫居衛表, 正邪相爭的病機及其症狀, 與感冒頗為相似, 二者很難區別, 只有在治療中動態觀察才能鑒別。 此時仍按感冒的各種治法進行辨證論治, 風寒證選用荊防敗毒散為主方, 風熱證選用銀翹散為主方。

肺熱證

症狀:壯熱胸痛, 咳嗽喘促, 痰黃稠或痰中帶血, 口幹, 舌紅苔黃, 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 宣肺化痰。

方藥:麻杏石甘湯。

本方重用辛寒之石膏, 合麻黃共奏清裡達表, 宣肺平喘之效;杏仁、甘草化痰利氣。 常加銀花、連翹、黃芩、魚腥草、蒲公英等加強清熱解毒, 加金蕎麥、葶藶子、前胡、浙貝母瀉肺滌痰。 胸痛甚者, 加郁金、瓜蔞、延胡索通絡止痛。 痰湧便秘者, 加大黃、芒硝通腑瀉熱。

胃熱證

症狀:壯熱, 口渴引飲, 面赤心煩, 口苦口臭, 舌紅苔黃, 脈洪大有力。

治法:清胃解熱。

方藥:白虎湯。

本方以生石膏配知母, 清胃瀉火;粳米、甘草和胃生津。 可加金銀花、連翹、黃連、蘆根清熱解毒。 若大便秘結者, 加大黃、芒硝通腑瀉熱。 若發斑疹者, 加犀角(水牛角)、玄參、丹皮清熱涼血。

腑實證

症狀:壯熱, 日晡熱甚, 腹脹滿, 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 煩躁譫語,

舌苔焦燥有芒刺, 脈沉實有力。

治法:通腑瀉熱。

方藥:大承氣湯。

本方以大黃苦寒泄熱, 通腑瀉下;芒硝鹹寒潤燥, 軟堅散結;佐以厚樸、枳實行氣導滯。 可加黃芩、山梔清瀉實熱。 熱結液虧, 燥屎不行者, 加生地、玄參增液潤燥。

膽熱證

症狀:寒熱往來, 胸脅苦滿, 或脅肋肩背疼痛, 口苦咽幹, 或噁心嘔吐, 或身目發黃, 舌紅苔黃膩, 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膽。

方藥:大柴胡湯

本方以大黃、黃芩瀉火解毒, 通腑泄熱;柴胡、白芍、枳實疏肝利膽;半夏、生薑和胃止嘔。 可加板藍根、連翹、敗醬草清熱解毒, 加茵陳清熱利濕。 若脅肋疼痛者, 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氣止痛。 發黃者, 加金錢草、梔子、青蒿利膽退黃。

脾胃濕熱證

症狀:身熱不揚, 汗出熱不解, 胸腹脹滿, 納呆嘔惡, 口渴不欲飲,或目身發黃,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運脾和胃。

方藥:王氏連樸飲。

本方以黃連、山梔苦寒清化濕熱;半夏、厚樸燥濕除滿;石菖蒲、蘆根、淡豆豉和中清熱除濕。可加滑石、鮮荷葉清利滲濕。若熱甚者,加黃柏、黃芩清熱燥濕。濕重者,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濕。黃疸者加茵陳除濕退黃。另外,還可口服甘露消毒丹,以清利濕熱、芳香化濁。

大腸濕熱證

症狀:發熱,腹痛,泄瀉或痢下赤白膿血,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口幹口苦,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葛根芩連湯。

本方以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葛根解肌清熱,升清止瀉。可加銀花、貫眾清熱解毒,加木通、車前子增強利濕之效。若熱甚者,加梔子、黃柏助其清熱燥濕。腹滿而疼痛者,加木香、檳榔以理氣止痛。痢下膿血者,加白頭翁、馬齒莧清熱解毒除濕。

膀胱濕熱證

症狀:寒熱起伏,午後熱甚,尿頻尿急尿痛,小便灼熱黃赤,或腰腹作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利膀胱濕熱。

方藥:八正散。

本方以大黃、梔子清熱瀉火;篇蓄、瞿麥、木通、車前子、滑石利濕清熱;甘草解毒止痛。熱甚者,加柴胡、黃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濕。嘔惡者,加半夏和中止嘔。小腹墜脹疼痛者,加烏藥、枳殼理氣止痛。尿中有血者,加白茅根、小薊清熱止血。

外感發熱也可以配合選用下列方法協同治療。藥物方面:柴胡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1-2次;或雙黃連粉針劑,每次3g,溶人10%葡萄糖液或葡萄糖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或清開靈注射液,每次40—6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或穿琥寧注射液,每次4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

亦可用複方退熱滴鼻液(由銀花、連翹、青蒿等製成)滴鼻,每次每側鼻腔3-4滴,每30-40分鐘1次。

亦可選用清熱解毒或通腑瀉熱的藥物,如大黃、石膏、銀花、連翹之類藥物煎湯,灌腸清熱。或選用酒精、冷水、冰袋之類擦敷前額、腋窩、鼠蹊等部位,物理降溫。

口渴不欲飲,或目身發黃,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運脾和胃。

方藥:王氏連樸飲。

本方以黃連、山梔苦寒清化濕熱;半夏、厚樸燥濕除滿;石菖蒲、蘆根、淡豆豉和中清熱除濕。可加滑石、鮮荷葉清利滲濕。若熱甚者,加黃柏、黃芩清熱燥濕。濕重者,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濕。黃疸者加茵陳除濕退黃。另外,還可口服甘露消毒丹,以清利濕熱、芳香化濁。

大腸濕熱證

症狀:發熱,腹痛,泄瀉或痢下赤白膿血,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口幹口苦,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葛根芩連湯。

本方以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葛根解肌清熱,升清止瀉。可加銀花、貫眾清熱解毒,加木通、車前子增強利濕之效。若熱甚者,加梔子、黃柏助其清熱燥濕。腹滿而疼痛者,加木香、檳榔以理氣止痛。痢下膿血者,加白頭翁、馬齒莧清熱解毒除濕。

膀胱濕熱證

症狀:寒熱起伏,午後熱甚,尿頻尿急尿痛,小便灼熱黃赤,或腰腹作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利膀胱濕熱。

方藥:八正散。

本方以大黃、梔子清熱瀉火;篇蓄、瞿麥、木通、車前子、滑石利濕清熱;甘草解毒止痛。熱甚者,加柴胡、黃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濕。嘔惡者,加半夏和中止嘔。小腹墜脹疼痛者,加烏藥、枳殼理氣止痛。尿中有血者,加白茅根、小薊清熱止血。

外感發熱也可以配合選用下列方法協同治療。藥物方面:柴胡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1-2次;或雙黃連粉針劑,每次3g,溶人10%葡萄糖液或葡萄糖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或清開靈注射液,每次40—6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或穿琥寧注射液,每次4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

亦可用複方退熱滴鼻液(由銀花、連翹、青蒿等製成)滴鼻,每次每側鼻腔3-4滴,每30-40分鐘1次。

亦可選用清熱解毒或通腑瀉熱的藥物,如大黃、石膏、銀花、連翹之類藥物煎湯,灌腸清熱。或選用酒精、冷水、冰袋之類擦敷前額、腋窩、鼠蹊等部位,物理降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