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之外感六淫邪氣

癇病是由先天或後天因素, 使臟腑受傷, 神機受損, 元神失控所導致的一種反復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病證, 亦各“癲癇”, 俗稱“羊癲瘋”。 臨床以突然意識喪失, 甚則僕倒, 不省人事, 強直抽搐, 口吐涎沫, 兩目上視或口中怪叫, 移時蘇醒, 如常人為特徵。 又稱為“癇證”、“癲癇”、“羊癲瘋”等。 自新生兒至老年均可發病。 發作前可伴眩暈、胸悶等先兆, 發作後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狀。

癲癇包括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 出現大發作、小發作、局限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等不同類型。

癲癇病的形成, 大多與七情失調、先天因素、腦部外傷、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或身患其它疾病是為癇病的主要病因,

痰瘀濁邪蒙閉腦竅, 竄走經絡則是造成癲癇發作的直接因素。 本病機理可概括為臟腑機能失調整, 陰陽升降失職, 以致風、痰、火、氣交雜, 但以腦髓神機受累為主, 與肝脾心腎關聯密切。 如肝腎陰虛, 水水涵木, 木旺化木, 熱極生風, 肝風內動, 出現肢體抽搐, 角弓反張。 若脾虛不能運化, 津液水濕積聚成痰, 痰迷心竅, 則出現神不守舍, 意識喪失。 髒氣不平, 氣血逆亂犯腦是為癲癇發作的病機特點, 內風是其發病動因, 實邪閉竅為風動的內在因素, 脾胃失職是為病機關鍵。

癲癇之外感六淫邪氣

古代醫家認為外感六淫, 特別是風邪也是癇病發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風為陽邪,

其性炎上, 易犯頭部高巔。 如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癇候》雲“風癇者, 因厚衣汗出, 而風入之”, 強調了風邪入中致癇的病因。 明·朱棣《普濟方·嬰防一切癇門·風癇》則雲“風之為病……皆由腠理疏弱, 營衛虛怯, 經絡不順, 關竅閉塞……是謂風癇之至也”, 清·陳士鐸《石室秘錄·卷一》說“有羊癲之證……痰迷心竅, 因寒而成”, 提出視寒邪直中於腦的病機作用。 六淫之邪皆能導致癇證發生, 所以明·龔信纂《古今醫鑒·五癇》說“夫癇者……原其所由……或為六淫之邪所幹”。

外感時疫毒或腦內寄生蟲症, 內生毒熱, 上沖犯腦, 損傷腦髓, 腦神不安則成癇。 誠如《靈樞·五亂》所雲“亂於頭, 則為劂逆, 頭重眩僕”。

小兒體稟純陽, 肝常有餘, 感受外邪或溫熱毒邪之後極易化熱生風而驚厥,

此時雖尚難診斷為癇病。 但臨床發現小兒易驚厥者, 邪毒蓄存於內, 再遇外因刺激以後發癇的可能性愈大, 如清·趙學敏《串雅內編》所論“有羊癲症……得之小兒之時居多, 內傷脾胃, 外感風寒;結在胸膈之中, 所以遇風寒便發”。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