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火鍋海鮮飲食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痛風,又被稱為帝王病,一直是被視為和“酒肉”有密切關係的富貴病。每到除夕,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痛風的患者都有所增多。回家過年的周先生聚餐後的第二天,就拖著一隻腳一步一挪來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剛一進門就喊...
2017-03-05 -
除夕美食,准媽媽宜忌有度
除夕了,肯定是餐餐雞魚豐盛,五味俱全。然而過多的食材和營養,卻很容易使准媽媽吃的肚子不舒服,於是胃脹,噁心,嘔吐,便秘等等就都不請自來。美味的東東,真的既愛你,又憂你。胃脹,嘔吐:少吃或不吃高脂肪的...
2017-03-05 -
除夕飲食:榴槤加酒等於砒霜
最近,有網友在微博裡提到,一位小夥子在泰國旅遊的時候,吃了很多榴槤,之後又喝了酒,結果引發心臟病猝死。這榴槤加酒,怎麼就變成了奪命砒霜了呢?而且,微博裡還提到,泰國有明確規定,食用大量榴槤後,8小時...
2017-03-05 -
除夕怎麼喝酒不傷身? 喝酒切記
除夕到來,各種大小聚餐接踵而來,親朋好友、同事熟人聚在一起吃飯,喝酒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式。儘管大家都知道“喝酒傷身” ,特別是喝的酩酊大醉,對人體肝、胃、腦等部位的損害更是不容忽視,但每年除夕過後...
2017-03-05 -
皮膚白癜風的傳染途徑是什麼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的生活水準也是在不斷的提高的,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疾病的發生,白癜風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得了白癜風以後,患者會受到很大的痛苦,特別是長在臉上等部位更是會影響到患...
2016-01-08 -
流行性腮腺炎的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
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流腮”,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4~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亦可見于成人,好發於冬、春季,在學校、托兒所、幼稚園等兒童集中的地方易暴發流行,成為嚴重危害...
2017-03-05 -
傷寒副傷寒在生活中的傳播
傷寒和副傷寒主要通過病人或帶菌者污染的手或其糞便污染日常生活用品而傳播,以散發病例為主,並可呈現簇狀分佈,然後再向周圍擴散,可持續較長的時間。有時可追查到病例之間的聯繫。因接觸傳播而發病的病人,一...
2017-03-05 -
細菌性痢疾的傳播方式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夏季發病率增高。這種細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7攝氏度,因此,夏天隨著氣溫的升高,痢疾桿菌也容易在食物、飲料、水果、蔬菜中繁殖,導致痢疾發生。 細菌性痢疾...
2017-03-05 -
細菌性痢疾的傳染方式及特點
細菌性痢疾傳染源,菌痢病人及帶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帶菌者由於症狀輕或無症狀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學中的意義更大。傳播途徑,病原菌隨病人糞便排出,直接或通過蒼蠅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經...
2017-03-05 -
天花的傳染
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兒在內,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當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後,大約有10天左右潛伏期,潛伏期過後,病人發病很急,多以...
2017-03-05 -
天花的傳染性
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兒在內,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當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後,大約有10天左右潛伏期,潛伏期過後,病人發病很急,多以...
2017-03-05 -
白喉病的傳染源
病人和帶菌者是白喉病的傳染源。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不典型、輕症、鼻白喉以及皮膚白喉患者,在白喉傳佈中具有重要意義。帶菌者:可分為恢復期帶菌者和健康帶菌者。恢復期帶菌者帶菌時間的長短與以下因素有關。治...
2017-03-05 -
鼠疫的傳播途徑
人鼠疫流行前每先有鼠間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傳家鼠。家鼠死亡後鼠蚤另覓宿主。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後,病原菌在蚤前胃大量繁殖而發生壅塞,受染蚤再附人體吸血時,除散佈含病菌的糞便於皮膚外,含菌血栓常因反流而...
2017-03-05 -
炭疽熱的傳播途徑
炭疽熱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皮膚接觸、吸入和食用。皮膚性炭疽熱是這種細菌感染中的最常見形式,與吸入性炭疽熱相比危險要小得多;經常與牲畜接觸的人,如牧民、獸醫和加工皮毛的工人,常患皮膚炭疽。那是一種...
2017-03-05 -
炭疽病的傳染途徑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致的一種罕見的細菌性疾病,通常發生於動物身上,但也可感染人類。它有三種類別:吸入性、腸道性及皮膚性。吸入性炭疽非常罕見,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在發病後二至六日後會呼吸困難,繼而...
2017-03-05 -
布氏桿菌病的傳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種家畜、家禽,野生動物是布氏桿菌的宿主。與人類有關的傳染源主要是羊、牛及豬,其次是犬。染菌動物首先在同種動物間傳播,造成帶菌或發病,隨後波及人類。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產物及乳類含...
2017-03-05 -
回歸熱的傳播方式
回歸熱乃包柔體屬螺旋體所致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急起驟退的發熱、全身肌骨疼痛、一次或多次復發、肝脾腫大等,重症有嚴重毒血症、黃疸、出血傾向等。回歸熱根據傳播媒介不同,可分為虱傳回歸熱(流行性回歸...
2017-03-05 -
鼠咬熱的傳染源
鼠咬熱,原系鼠類傳染病,為鼠類或其他齧齒動物咬傷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由念珠狀鏈桿菌所致者表現不規則發熱,多有關節炎和皮疹。潛伏期一般為l~7天,有長達22天者。咬傷處很易癒合,無硬結性潰瘍形成,局部淋...
2017-03-05 -
鼠咬熱的傳播途徑
鼠咬熱的傳播途徑,儘管認為念珠狀鏈桿菌鼠咬熱是由鼠咬傷而傳染,但也可以通過鼠的抓傷以及在處理死鼠時被感染。亦可通過其他齧齒動物接觸而傳染。念珠狀鏈桿菌是鼠鼻咽部的正常菌群,並能隨尿排出,當污染食物和...
2017-03-05 -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傳播
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typhus)又稱虱傳斑疹傷寒(lousebornetyphus),是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prowazeki)通過人虱為媒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