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龍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龍湯 【出 處】《類證·活人書》卷十九。 【組 成】柴胡30克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11克 【主 治】妊娠寒熱頭痛,默默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產後傷風,熱人胞宮,寒熱如瘧;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複,餘熱不解。
-
麻子仁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麻子仁丸 【出 處】《傷寒論》 【分 類】瀉下劑-潤下 【組 成】火麻仁(麻子仁)(500克) 芍藥(250克) 枳實(250克) 大黃(500克) 厚樸(250克) 杏仁(250克) [以上為丸劑用量] 【功 用】
2012-05-02 23 -
濟川煎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濟川煎 【出 處】《景嶽全書》 【分 類】瀉下劑-潤下 【組 成】當歸(9~15克) 牛膝(6克) 肉蓯蓉(酒洗去鹹)(6~9克) 澤瀉(4.5克) 升麻(1.5~3克) 枳殼(3克)。 【方 訣】濟川歸膝肉蓯蓉,澤
2012-05-02 14 -
隔夜茶有哪些新用法
抗癌、抗氧化:茶水放置時間長了會變為紅褐色,這是由於茶多酚氧化成了紅褐色的茶色素。研究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均有很強的抗癌、抗氧化作用,雖然說隔夜茶中維生素C的含量大大減少,但依然具有抗病作用。 止血:隔夜茶中含有豐富的酸素,可阻止毛
-
香蘇散究竟有什麼作用
香蘇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香附、紫蘇、炙甘草、陳皮組成。香附與紫蘇葉相配,既能發汗解表,又能行氣和血;陳皮理氣化濕;炙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相合,有芳香辟穢,理氣解表之功,全方藥性平和,但略顯溫性,主治風寒感冒兼有氣滯者
-
二香散可以幫你調暢胃氣
【處方】木香、藿香、白豆蔻、半夏曲、厚朴(薑制)、陳皮、茯苓、蒼術、甘草(炙),各半兩;益智仁、縮砂仁,各一兩;丁香,二錢半。 【功能與主治】治風氣食三證通用,調暢胃氣,須兼服之。 【用法與用量】每服二錢半,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二
2012-04-29 11 -
十味參蘇散有什麼作用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異名】十味參蘇散(《保嬰金鏡》。 【組成】木香15克 紫蘇葉 幹葛(洗) 半夏(湯洗七次,薑汁制,炒) 前胡(去苗) 人參 茯苓(去皮)各23克 枳殼(去瓤,麩炒) 桔梗(去蘆) 甘草(炙)
-
九味羌活湯可以發汗祛濕
【來源】《此事難知》卷上引張潔古。 【異名】大羌活湯(《醫方類聚》卷六十二引《經驗秘方》、羌活沖和湯(《傷寒全生集》卷二)。 【組成】羌活5克 防風5克 蒼術5克 細辛l.5克 川芎 香白芷 生地黃 黃芩 甘草各3克 【用法】上
2012-04-29 45 -
小腹痛,趕緊喝點八物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 【異名】八物散(《醫學人門》卷四)。 【組成】桂心 當歸 川芎 前胡 防風各22.5克 芍藥45克 甘草(炙) 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藥嚼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大棗3
-
感冒胸悶就喝三拗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組成】甘草(不炙) 麻黃(不去根、節) 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15克,水220毫升,加姜錢5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通口服。以衣被蓋覆睡臥,取微汗為度。 【
2012-04-29 13 -
麻黃湯可以治外感風寒
麻黃湯: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臨床應用於感冒,神經炎,乳腺炎,銀屑病。 歌 訣:麻黃湯中配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身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組 成:麻黃9g 桂枝 6g 杏仁 6g 炙甘草 3g 主 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
-
可以治皮肌炎的中藥方劑
〖 辨 證 〗 氣陰兩虛,陰虛生熱。 〖 治 法 〗 益氣,養陰,涼血。 〖 方 名 〗 加味益氣涼血湯。 〖 組 成 〗 生地12克,紫草9克,丹皮6克,地骨皮30克,龜板15克,鱉甲15克,南沙參9克,北沙參9克,麥冬9克,
2012-04-29 11 -
治便秘很溫和用麻仁丸
痔瘡患者多有慢性便秘,尤其是痔瘡發作時,排便疼痛、出血導致患者懼怕排便,進一步加重了便秘。而潤腸通便的麻仁丸很適合痔瘡性便秘患者服用。一般來說,大便一旦通暢,能促進痔瘡癒合,防止痔瘡復發。 痔瘡患者有時一連好幾天都解不下大便來,苦不
2012-04-29 16 -
滑腸通便你可以試試杏仁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食物營養和身體健康。但是,忙碌的生活讓人們心裡想著健康,嘴裡卻不得不吃些速食之類的垃圾食品。再加上長期在外吃飯,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給身體機能造成極大的影響。 研究表明,長期食用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脂肪和熱量就會在體
-
通便就用麻仁,效果很好
常用的潤腸通便中成藥主要有麻仁丸、麻仁潤腸丸、麻仁滋脾丸、麻仁軟膠囊等。仔細一看,發現均是以“麻仁”為主,可見火麻仁在通便的中成藥中占主要地位,其功效不容忽視。 火麻仁又稱麻仁、大麻仁,是桑科植物的種仁。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
2012-04-29 11 -
大黃牡丹湯可消腫瀉熱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組成】大黃12克 牡丹3克 桃仁9克。瓜子12克 芒消9克 【用法】上五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芒消,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功用】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
-
蜜煎導法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蜜煎導法 【組 成】蜂蜜 【主 治】治陽明證,自汗,小便利,大便秘者。 【用 法】用詷器微火熬,頻攪,勿令焦,候凝如飴,撚作挺子,頭銳如指。糝皂角末少許,乘熱納榖道中,用手抱住,欲大便時去之。 【方 解】 (1)蜜
2012-04-28 12 -
三物備急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三物備急丸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下 【組 成】大黃30克 乾薑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功 用】攻逐寒積。 【主 治】寒實冷積內停,心腹卒暴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 【用 法】
2012-04-28 81 -
大黃附子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大黃附子湯 【出 處】《金匱要略》 【分 類】瀉下劑-溫下 【組 成】大黃(9克) 附子(12克) 細辛(3克) 【功 用】溫裡散寒,通便止痛。 【主 治】寒積裡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
2012-04-28 10 -
膏藥有哪些正確方法
一、將患處皮膚清洗乾淨,或用醫用酒精消毒。用生薑將患處皮膚擦至發紅再貼膏藥可增強療效。 二、將膏藥用微火烤後,撕開貼患處。注意溫度適宜,膏藥軟化能撕開即可,溫度過高使膏藥變成油狀可能燙傷皮膚。用蒸汽、暖氣片、開水茶杯燙亦可。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