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胃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清胃散 【出 處】《脾胃論》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生地黃(6克)當歸身(6克)牡丹皮(9克)黃連(6克)升麻(9克) 【功 用】清胃涼血 【主 治】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熱,其齒喜冷惡熱,
2012-04-26 10 -
瀉白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瀉白散 【出 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地骨皮(30克) 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功 用】清瀉肺熱,寬氣進食,止咳平喘 【主 治】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
2012-04-26 11 -
左金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左金丸 【出 處】出《丹溪心法》火方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黃連(180克) 吳茱萸(30克) 【功 用】瀉火,疏肝,和胃,止痛 【主 治】用於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
2012-04-26 15 -
普濟消毒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普濟消毒飲 【出 處】《東垣試效方》 【分 類】清熱劑-清熱解毒 【組 成】黃芩15克,黃連15克,陳皮6克,甘草6克,玄參6克,柴胡6克,桔梗6克,連翹3克,板藍根3克,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蠶2克,升麻
2012-04-26 11 -
小柴胡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小柴胡湯 【出 處】漢代張機(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治中》。 【組 成】柴胡半斤(24g);黃芩三兩(9g);人參三兩(9g);甘草炙,三兩(6g);半夏洗,半升(9g);生薑切,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4枚
-
當歸六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當歸六黃湯 【出 處】《蘭室秘藏》 【分 類】清熱劑-清虛熱 【組 成】當歸(6克) 生地黃(6克) 熟地黃(6克) 黃芩(6克) 黃柏(6克) 黃連(6克) 黃芪(12克) 【方 訣】當歸六黃二地黃,芩連芪柏共煎嘗
2012-04-25 18 -
神犀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神犀丹 【出 處】《醫效秘傳》卷一 【組 成】犀角尖180克 生地500克(熬膏) 香豉240克(熬膏) 連翹300克 黃芩180克 板藍根270克 銀花500克 金汁300克 元參210克 花粉120克 石菖蒲180克
-
瀉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瀉心湯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中 【組 成】大黃10克 黃連 黃芩各5克 【功 用】瀉火解毒,燥濕泄熱。 【主 治】邪火內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濕熱內蘊而成黃疸,胸痞煩熱;三焦積熱,眼目赤腫,口舌生
-
導赤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導赤散 【出 處】《小兒藥證直訣》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生地黃(6克) 木通(6克) 生甘草梢(6克) 竹葉(6克) 【方 訣】導赤生地與木通,草稍竹葉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腸火,引熱同歸小便中。 【
2012-04-25 25 -
瀉黃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瀉黃散 【出 處】《小兒藥證直訣》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藿香葉(21克) 山桅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風(120克)。 【功 用】瀉脾胃伏火。 【主 治】脾胃伏火證。目瘡口臭
2012-04-25 10 -
甘露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甘露飲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 成】枇杷葉(刷去毛) 幹熟地黃(去土) 天門冬(去心,焙) 枳殼(去瓤,麩炒) 山茵陳(去梗) 生幹地黃 麥門冬(去心,焙) 石斛(去蘆) 甘草(炙) 黃芩各等分。 【
2012-04-25 10 -
中醫用藥有哪些禁忌
下面介紹了中藥用藥禁忌有哪些: 中藥用藥禁忌一、配伍禁忌 中藥“七情”中的“相惡”和“相反”的配伍關係,均屬用藥禁忌。有關反藥的內容,歷代古籍中記載並不一致,被後世公認並影響較大的是金元時期概括的“十九畏”和“十八反”: 十九畏
-
消斑青黛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消斑青黛飲 【組 成】黃連、青黛、犀角、石膏、知母、元參、生地、梔子、人參、柴胡、甘草。 【主 治】治傷寒熱邪傳裡,裡實表虛,陽毒發斑。 【用 法】薑棗煎,入苦酒一匙和服。 【方 解】 1、發斑雖出胃熱,亦諸經之火
2012-04-24 51 -
辛夷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辛夷散 【組 成】辛夷、白芷、升麻、木通、甘草、槁本、防風、川芎、細辛。 【主 治】治鼻生瘜肉,氣息不通,不聞香臭。 【用 法】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 【方 解】 1、經曰:天氣通於肺,若腸胃無痰火積熱,則平
2012-04-24 15 -
梔子豉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梔子豉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梔子9克(擘) 香豉4克(綿裹) 。 【功 用】清熱除煩。 【主 治】發汗吐下後,餘熱郁於胸膈,身熱懊憹,虛煩不得眠,胸脘痞悶,按之軟而不痛,嘈雜似饑,但不欲食,舌質紅,苔微
2012-04-24 11 -
犀角地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犀角地黃湯 【出 處】《小品方》錄自《外台秘要》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黃(24克) 芍藥(12克) 牡丹皮(9克)。 【功 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 治】熱入
-
清瘟敗毒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清瘟敗毒飲 【出 處】《疫疹一得》卷下 【組 成】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小生地大劑六錢至一兩,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四錢,小劑二錢至四錢,小
2012-04-24 14 -
黃連解毒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連解毒湯 【出 處】《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分 類】清熱劑-清熱解毒 【組 成】黃連(9克) 黃芩(6克) 黃柏(6克) 梔子(9克) 【功 用】瀉火解毒。 【主 治】一切實熱火毒,三焦熱盛之證。大熱煩躁,口燥咽
-
升陽散火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升陽散火湯 【組 成】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風、獨活、炙甘草、生甘草、人參、白芍 【主 治】1、治肌熱表熱,四肢發熱,骨髓中熱,熱如火燎,捫之烙手。2、此病多因血虛得之,及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並宜服此。
-
清心蓮子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清心蓮子飲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組 成】黃芩 麥門冬(去心) 地骨皮 車前子 炙甘草各15克 石蓮肉 【功 用】清心利濕,益氣養陰。 【主 治】心火妄動,氣陰兩虛,濕熱下注,遺精白濁,婦人帶下赤白;
2012-04-2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