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益藥之鹿角系列
鹿角味咸,性溫,屬補益藥。也是補腎陽,益精血的藥,作用與鹿茸差不多,只是作用較緩弱,可作為鹿茸的代用品。鹿茸常用為峻補肝腎藥,補力大於鹿角,鹿角補肝腎的作用雖稍緩弱,但活血、散瘀,消腫毒的作用卻大於鹿茸。例如配杜仲、川斷、補骨脂、附片等
2017-03-10 27 -
補益藥之牛膝
牛膝味苦、酸,屬補益藥。主要功用是:補肝腎,強筋骨,散瘀血,引藥下行。牛膝配龜板,黃柏、知母,熟地,當歸,虎骨等,可用於旰腎虛所致的腰膝酸疼、足坎無力。配蒼術,黃柏,名三妙丸,可用於濕熱下注引起的兩腿紅腫,兩足不能步履,下部濕瘡等。 牛
2017-03-10 14 -
補益藥之黑芝麻藥用
黑芝麻味甘性平。為補益藥。黑芝麻配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白蒺藜等,可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眼花;配何首烏、桑椹,旱蓮草、女貞子、生地等,可用於肝腎不足的頭髮早白。 黑芝麻含油脂多,有潤燥通便的作用。配當歸、桃仁、肉蓯蓉,火麻仁等,可
2017-03-10 10 -
補益藥之桑椹藥用
桑椹味甘,性涼,屬補益藥。為滋陰補血藥。市上有“桑椹膏”成藥,每服三至五錢,日服二次,熱開水沖服。功能滋補肝腎,聰耳明目。 配麥冬,沙參,玉竹等,可用于陰虛滓少所致的口渴舌燥,大便於澀等症。 桑椹有黑白兩種。白桑椹(未成熟者)功力小,黑
2017-03-10 10 -
補益藥之女貞子
女貞子味甘苦,性平,屬補益藥。主要功效為:養陰益精,平補肝腎,除虛熱,烏鬚髮,聰耳目。女貞子配何首烏,乘椹、生地、杜仲,山藥,旱蓮草,枸杞於等,可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頭髮早白,兩目昏花,耳鳴耳聾,牙齒動搖,陰虛發熱,腰膝虛痛等症。 女貞子
2017-03-10 35 -
補益藥之百合藥用
百合味甘性平,屬補益藥。常用為斂陰潤肺和清心安神藥。百合配生地、麥冬、沙參,貝母,梨皮等,可用于陰虛肺燥的咳嗽。配沙參,五味子,馬兜鈴,訶子,麥冬等,可用於久咳不愈、肺陰虛而肺氣浮散之證(久咳不止,已無實邪、咽幹少痰,氣短微喘)。配麥冬
2017-03-10 13 -
補益藥之玉竹
玉竹味甘性子,屬補益藥。功能滋養氣血,平補肺胃,益陰潤燥。常用于肺胃陰傷或燥邪傷肺而致的咳嗽少痰,咽幹舌燥,燥熱口渴等症。玉竹多與沙參,麥冬、桑葉,杏仁,石斛,元參等同用。 溫熱病後期,因高燒時傷耗了胃陰而出現口渴舌燥、食欲不振、胃部不
-
補益藥之石斛
石斛味甘淡性涼,屬補益藥。有滋陰養胃,清熱生津,益腎,壯筋骨等作用。陰虛內熱而發生乾咳、盜汗、低燒,口渴、舌紅脈細數等症,可用石斛配生地,麥冬、百合,秦艽、銀柴胡等同用。 溫熱病後期,因高熱而陰津受傷,出現口渴舌躁、食欲不振,舌質發紅,
2017-03-10 14 -
刺萼懸鉤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調經。主痢疾,腸風下血,黃疸,腎炎水腫,筋骨疼痛,扭傷,月經不調,小兒百日咳,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主治月經不調,紅白痢疾,腸下血,腎炎,黃疸,小兒百日咳,
-
鴉蹠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清熱燥濕;解毒。主頭部外傷;瘀血疼痛;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 1.5-3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祛風散寒,開竅通絡。 【摘錄】《中華本草》
-
銅羅傘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理跌打,續筋骨,通經絡,散瘀積,消腫痛。治跌打損傷,積瘀,風濕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入丸劑。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
地仙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消腫止痛;消腫止痛。主明脘冷痛作脹;泛吐酸水;跌打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0 10 -
紅靛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表;祛痰止咳;接骨;止血。主感冒發熱;肺癰;勞嗽咯血;跌打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淡味當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骨髓炎,喉炎,扁桃體炎,結膜炎,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研末。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附方 ①治骨髓炎:淡味當藥、南嶺蕘花、山莓根皮各一錢,鮮珍珠菜根二兩。加黃酒半斤,隔水燉,以煮沸為度,取汁每
2017-03-10 14 -
赤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降火。 附方 ①治鼻血不止:赤楊樹皮一兩。濃煎,兌白糖服。 ②預防水瀉:赤楊嫩枝泡開水當茶喝。 ③治外傷出血:赤楊樹皮研末外敷,或鮮品搗爛外敷。(性味以下出《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摘錄 《*辭典》
-
排錢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行水;活血消腫。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疳;風濕痹痛;水腫;膨脹;肝脾腫大;跌打腫痛;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60-12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
-
紅鏵頭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肺熱咳嗽;急性傳染性肝炎;瘡癤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0 24 -
豆瓣還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月經不調;癆傷腰痛;鼻衄;燒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癤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爛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蓑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主感冒;小兒肺炎;肺癆咯血;衄血;尿血;經行不暢;熱淋;乳腺炎;蕁麻疹;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26 -
華東膜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止血的功能。外用治外傷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