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己地黃湯
《金匱要略》卷上:防己地黃湯【處方】防己7.5克 桂枝22.5克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22.5克甘草的功效與作用7.5克【功能主治】滋陰涼血,祛風通絡。主治風入心經,陰虛血熱,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脈浮;或血虛風勝,手足蠕動,瘈疭
2017-03-05 15 -
茯苓粉
【處方】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切片)。【功能主治】補益。主【用法用量】上藥,以水浸去赤汁,又換水浸1日,如上法取粉,拌水煮粥。【摘錄】《遵生八箋》卷十一
2017-03-05 13 -
敷藥解毒散
【處方】大黃 黃柏 山梔 寒水石各等分【功能主治】主治一切毒瘡,風疹癢痛。【用法用量】上藥為末,水調搽,若破而膿水淋漓,用當歸的功效與作用膏或清燭油調尤善。【摘錄】《證治準繩·幼科》卷三
2017-03-05 10 -
風水散斑湯
【處方】玄參2兩,當歸的功效與作用2兩,荊芥3錢,升麻1錢,生地1兩。【功能主治】補水散火。主熱郁於內,熱極生斑,身中如紅雲一片。【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論述】此方玄參補陰以解其浮游之火,當歸、生地以補其心、胃之血,多用荊芥、升麻風藥以
-
防己竹瀝湯
【處方】防己(銼)1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3兩,防風的功效與作用2兩(去叉),升麻2兩,桂2兩(去粗皮),芎?2兩,獨活2兩(去蘆頭),羚羊角2兩(鎊)。【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初得中風,四肢不收,心神昏憒,眼不識人,
-
藥物的氣和味有何關係?
藥物的性能是由氣和昧綜合而組成的,是論述和運用中藥的重要理論依據。氣與味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要想全面地闡明一味藥物的性能,必須把氣與味結合起來,相互參照,辨別異同,並結合臨床實踐,對每一味藥做具體的分析和研究。一般氣味相同的藥物,往往具
-
繁柳散
【處方】繁柳(焙乾,燒灰)2兩,白斂1兩,赤小豆1合,大黃(銼)1兩。【制法】上為細散。【功能主治】毒腫。【用法用量】以新汲水調和如糊,塗貼腫上,幹即易,以愈為度。【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
四氣對認識和運用藥物有何指導意義
氣是藥性,分四種:味是藥昧,分五種,統稱四氣五味。四氣五昧就是藥物的性昧,它代表藥物的性質和滋味兩個方面。每一味藥物的功能和效用都與氣和味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四氣,五眯是認識和運用藥物治療疾病的一個主要理論依據,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
-
法制香附
【處方】大香附的功效與作用(杵去毛皮,以童子小便浸1夜,曬乾,截碎,又用米醋的功效與作用蘸過焙乾)。【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下血;冷帶。【用法用量】每2錢,米湯調下;治冷帶,用艾葉的功效與作用煎湯調下。【摘錄】《直指》卷二十六
-
藥物的劑量對臨床療效的意義及古今用藥劑量差異
藥用劑量有兩種意義:一種是處方中個別藥物的相對劑量,就是在一個處方中某一藥物與其它藥物的分量比例;另一種是製劑的實際用量。 藥物的劑量是影響治療作用的重要因素。若方藥切中病情,劑量恰當,自然可以病擊正安。若方藥雖切病機而劑量過大,亦可傷
2017-03-05 11 -
茯苓安肝定精神丸
【別名】茯苓的功效與作用丸【處方】茯苓5分,遠志的功效與作用(去心)5分,防風的功效與作用5分,人參的功效與作用5分,柏子仁(熬)5分,龍骨7分,牡蠣的功效與作用(熬)8分,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肉8分,甘草的功效與作用4分(炙)。
2017-03-05 18 -
藥用禁忌內容有哪些
中藥在防治疾病中,既有對人體有利的一面,也有對人體可能產生不利的一面。如寒涼藥雖能清熱,但又易傷陽;辛熱藥物雖可祛寒,但又能耗陰;攻伐藥固可祛邪,但能傷正;滋補藥固可挾正,但又可戀邪等等。因此,既要瞭解藥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又要瞭解藥物對
-
敷身香粉
【處方】粟米1鬥(作粉),青木香2兩,麻黃根2兩,附子(炮)2兩,甘松香2兩,藿香2兩,零陵香2兩,牡蠣的功效與作用2兩。【制法】上為末,絹袋盛。【功能主治】香身。主【用法用量】浴後敷身。【摘錄】《普濟方》卷二六八
2017-03-05 27 -
附姜歸桂參甘湯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1錢5分,乾薑(炮)1錢5分,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肉桂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人參的功效與作用2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2錢。【功能主治】回陽,雙補血氣。主卒暴中寒、服附姜湯、附姜歸桂湯後,陽氣將回,陰寒少
2017-03-05 30 -
浮萍茯苓丸
【處方】浮萍1分,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半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紫白癜風。【用法用量】每服2-3錢,黃酒的功效與作用送下。【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
粉紅散
【處方】幹胭脂1錢,枯礬1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小兒白口瘡,咽喉惡爛聲啞。【用法用量】每用1錢,生蜜調如稀糊,掃口瘡咽喉內。咽了藥,來日大便,退了瘡皮為驗。【摘錄】《濟生》卷五
2017-03-05 10 -
附子羌活散
【處方】附子(去皮臍)1兩,檳榔(銼)1兩,芎?1兩,羌活(去蘆頭)1兩。【制法】上藥並生為細散。【功能主治】風腳軟,筋骨緩弱,行履不得。【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空心、日午煎綠豆的功效與作用湯調下。【摘錄】《聖濟總錄》卷八
-
防風散痧湯
【別名】金一、一號幹象方【處方】防風的功效與作用、陳皮的功效與作用、細辛、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荊芥、枳殼各等分。【功能主治】痧因數風者。【用法用量】金一(《痧書》卷下)、一號幹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方中、金銀花,《痧書》、《雜
-
飛步飲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白術1錢5分(土炒),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牛膝1錢5分,蓮子1錢5分(去心)。【功能主治】產後虛極,足軟不能行步。【用法用量】加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5個,水煎服,不拘時候。【摘錄】《玉案》卷五
-
防風蒼術湯
《杏苑》卷四:防風蒼術湯【處方】麻黃8分,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錢,蒼術2錢,白術3錢。【功能主治】散風邪,健脾疏壅。主風壅肝木,損傷脾土,不能輸布水濕,飧泄身熱,脈弦腰重,微汗頭疼。【用法用量】水煎熟,熱服。取汗。【各家論述】麻黃解熱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