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四氣對認識和運用藥物有何指導意義

氣是藥性, 分四種:味是藥昧, 分五種, 統稱四氣五味。 四氣五昧就是藥物的性昧, 它代表藥物的性質和滋味兩個方面。 每一味藥物的功能和效用都與氣和味有著密切的聯繫。 所以, 四氣, 五眯是認識和運用藥物治療疾病的一個主要理論依據, 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是學習“本草”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氣, 衛稱為阻性, 就是說藥物具有寒, 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 這四種不同的藥物秉性, 是歷代醫家經過長期臨床實踐, 對藥物作用於機體後所出現的不同反應和治療效果的經驗總結。 比如, 外感風寒,

惡寒發熱, 鼻流清涕, 苔薄白, 脈浮緊等, 這屬於袁寒證, 應選用麻黃、桂棱、生薑等藥治療。 煎服後, 使病人出汗, 症狀減輕或消除, 即說明這些藥物的藥性是偏溫的。 又如生了瘡癤, 紅腫疼痛, 甚至小便黃赤, 舌苔發黃, 或伴有發熱等, 屬於熱證, 這時選用野菊花、地丁、銀花等藥物治療, 症狀減輕或痊癒, 說明這些藥物的藥性是寒涼的。 由上述可以看出, 藥性的寒涼溫熱是與疾病的性質(寒證或熱證)相對而言的。 所以, 《神農本草經》中有“療寒以熱藥, 療熱以寒藥”的記載。 這些已經成為後世醫家治病用藥的基本原則。

藥物的寒涼和溫熱, 實際上就是陰陽的兩個方面, 寒涼為陰, 溫熱為陽。 即為對立的兩種不同藥性, 屬性不同, 作用相反。

而藥性的寒和涼、溫和熱。 雖然有程度上的不同, 作用有強弱之分, 但其屬性是一致的, 如寒涼藥物, 多具有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平肝、安神、鎮驚等作用, 常用來治療陽證、實證和熱證。 例如, 溫熱痛出現高熱不退, 煩躁口渴, 甚至神昏, 譫語、抽搐、脈洪數等症, 常用石膏、犀角、知母、大青葉等寒諒藥治療。 溫熱藥物多具有散寒、解表、回陽、通絡、活血散瘀等作用, 常用來治療陰證、寒證和虛證。 如裡寒證, 症見昆寒肢冷, 面色蒼白, 脈微細弱等, 常用附子、乾薑、肉桂等溫熱藥治療。 此外, 還有-種平性藥物, 既不寒涼又不溫熱, 而是介於寒涼溫熱之間, 性質平和, 放稱為平性藥。 在治療疾病方面, 無論寒證、熱證、陰證、陽證、實證、虛證等, 皆可酌情配伍應用。
但實際上在平性藥之中, 也有偏溫、偏涼的不同, 只是不太明顯而已, 所以, 藥性中雖有平性之名, 並不單獨成立一氣, 仍歸屬於四氣之中, 以上說明, 運用藥物必先懂得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藥性, 如果不明四氣, 不分陰陽, 不辨寒熱, 治療陽盛的熱病用熱藥, 治療虛寒性的病證用攻下藥, 這種錯誤的治法, 必然會造成不良後果。 正如前人所說:“桂枝下嚥, 陽盛以斃;承氣入胃, 陰盛以亡。 ”對於這些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應當予以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