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卑感能讓孩子獲得動力?
人都希望在團體中被接納,並參與團體,對於兒童而言(成人也如此)最痛苦的經驗莫過於他感覺到不如別人。只要不隱含社會地位的低下,任何苦難、悲劇和不方便都是可忍受的。對任何人而言,沒有歸屬都是莫大的苦難。 自卑感抑制或限制了必要的社會興趣之發展
-
孩子的世界:真實與假想交織
孩子常常將自己所想像的跟事實真相混為一談,把想像的當成真相說出來;孩子也常常將真實的生活和假想的世界交織成一片,在解決現實問題時,他們充滿了不切實際的想像。在孩子們的世界裡,想像的景象和事物的真相有時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可以說。想像是孩子對
2015-03-18 16 -
善待幼兒的逆反心理
善待幼兒的逆反心理 由於三四歲的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因此常常表現出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不這樣,開始“鬧獨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特點
-
寶寶你為什麼要打媽媽?
(1)分析寶寶的發展時期。 兩歲前的寶寶,其認知發展階段處於感知運動時期,寶寶的語言能力剛剛萌芽,正在開開學語,掌握的那幾個有限的詞彙不足以幫助他們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與外界交流主要是通過寶寶的感覺和動作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2015-03-18 12 -
學會以正確方式“出風頭”
讓孩子學會以正確的方式“冒尖出風頭”,不僅有助於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同時還能讓他們學會欣賞他人。這對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益處也很大。 在美國的幼稚園,每逢週一會有一個“圓圈時間”,孩子們在地毯上圍坐一圈,將自己心愛的東西向小朋友們展示,
2015-03-18 13 -
為什麼小寶寶都喜歡看美女
新生兒的視力還沒有發育好,他們是近視,只能看清楚大約30釐米遠的物體——這是哺乳時嬰兒的眼睛與母親的臉的距離。他們也是色盲,不能很好地分辨顏色,對黑白對比強烈的圖像更敏感。但是他們卻對美醜很有眼力,能夠分辨美麗或醜陋的臉龐,並對美麗的臉龐
2015-03-18 241 -
知道孩子叛逆背後的孤獨嗎?
差不多每天,我都會接到一些家長的電話,訴說自己的孩子有多麼不聽話、逆反,多麼讓人束手無策。作為心理諮詢師,我有幸與孩子、家長都有深入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做家長的不易,同時,孩子心中的孤獨感更讓我心酸。在此,我以我工作中一個有
-
嬰兒期兒童心理有什麼特點
嬰兒期是指兒童從出生到1歲的時期。 胎兒剛出生後主要依靠皮層下中樞來實現非條件反射來保證他的內部器官和外部條件的最初適應,此時重要的非條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禦反射及定向反射。嬰兒期由於神經髓鞘的形成不全,神經興奮不能沿一定的通路迅速傳導,
-
建立寶寶心智功能的四個新觀念
嬰兒出生的頭兩年是腦成長的關鍵期。如果嬰兒的腦袋像個硬體,父母則負責提供軟體。當你瞭解硬體(嬰兒的腦部)時,你可以設計出更合適的軟體(你的行為)以促進嬰兒的福祉。 從這個角度來看,嬰兒出生的頭兩年是極為關鍵的時刻,因為這段時期是嬰兒建立心
-
緩解叛逆期親子衝突
1歲以前寶寶一般都非常溫順、乖巧。可一到2歲,寶寶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別叛逆、易怒,動輒大哭大鬧,令人頭疼不已。2歲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在此期間,他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願,一方面尚沒有足夠的自製力來約束自
-
孩子產生害羞的主要原因
小嬰兒由於心理發育特點而怕生尚屬正常,如果孩子兩三歲了還害羞,做什麼事情都要父母陪伴,怕見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局促不安,說話總低著頭,聲音小,愛臉紅等等,那就不宜忽視了,否則孩子以後會出現人際交往困難,羞怯將有可能伴隨孩子終生。孩子產生害
2015-03-18 11 -
寶寶的心理需求
嬰兒來到了人間,從落地的最初一刻就開始接受人類社會的教育,慢慢地,他將從一個“生物人”逐漸變為“社會人”,他會產生作為人所具有的各種心理活動。0到3歲的寶寶除了在生理上滿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規律,環境清潔衛生以外,還要滿足心理上的需求。那
-
讓寶寶和媽媽一起做運動
1歲以內的寶貝,雖然能力有限,但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卻很大,而產後一年內也正是媽媽運動康復的最佳時期。寶寶和媽媽可以一塊兒鍛煉。 ●下蹲式鍛煉效果 改善媽媽盆底肌群的力量,同時訓練寶貝的空間運動感。 動作要領:媽媽抱著寶貝做下蹲運動,下蹲的
2015-03-18 11 -
兒童行為障礙的病因
兒童行為障礙系指在小兒成長發育過程中,到達一定年齡,應該消失的原始反射和行為未消失,且頑固地保留下來形成了習慣,通稱之為兒童行為障礙。 兒童行為障礙的病因可有: 1、遺傳因素:染色體異常或多基因遺傳。 2、發育因素:發育遲緩或殘疾兒常伴有
-
改變寶寶“自卑”七妙招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備服飾保守,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等特點。我們如何改變孩子的自卑心理?下面給大家介紹七種妙招: 1、改變形象法 從改變服飾、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是改變他們的心態,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條捷徑。據國外最近的實驗顯示
2015-03-18 10 -
兒童心理健康的5個主要標誌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兒童心理健康的標誌是什麼?這是家長必須瞭解的。 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智力發育正常,喜學
-
兄長多會影響男孩性傾向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對男性而言,一個人的同胞哥哥越多,他就越有可能成為同性戀。而且,與人們此前的看法不同,男性成為同性戀並非是因為有多個哥哥所帶來的家庭環境影響,其同性戀傾向是當他還在娘胎裡時就已經形成。 這為同性戀源于生理原因的說法提
2015-03-19 12 -
謹防兒童心理障礙——焦慮症
焦慮是兒童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患兒主要表現在對外界細微的變化過於敏感,煩躁不安,擔心害怕,感情脆弱。這類兒童還時常伴有睡眠障礙,做惡夢、講夢話、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頭昏、乏力等身心症狀。 兒童心理焦慮症主要有以下幾種: 素
2015-03-18 14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父母們都花了很多心思,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可是,雖然父母都很用心,但也許方法是不恰當的。那麼,對孩子的心理、行為習慣、自尊心、自信心都有影響。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是一項重要
-
寶寶的自私從何而來?
現在的孩子怎麼從小就如此自私?難道自私是與生俱來的?相信許多年輕的父母都這樣抱怨過。那孩子的自私和無禮從何而來? 來自生活中的榜樣 鏡頭1: 明明媽發現,明明不知怎麼變得自私起來。小朋友找他借玩具,他擺擺小手說:“不借,借給你,我就沒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