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多動症不可忽視的發病原因
多動症的出現給孩子的成長發育帶來了危機,也給孩子的未來埋下了隱患。想要讓孩子徹底擺脫多動症,就需認真瞭解多動症的病因,以便於對症進行治療 1.生物化學及代謝因素 單胺類受體是一種神經介質,起傳遞大腦資訊的作用,是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
-
從中醫角度瞭解小兒多動症的病因
小兒多動症的病位涉及心肝脾腎,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陰虛為本,陽亢、痰濁、淤血為標。中醫認為小兒多動症的致病因素有以下5方面。 1.先天稟賦不足 小兒稚陰稚陽,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如父母健康狀況不佳,尤其存在精神方面的障礙,或者孕期感
-
教育方法不當可引發多動症
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準不相稱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度、衝動任性。眾所周知,多動症不僅瘦遺傳因素和神經生理學因素影響,某些社會因素也可導致兒童患多動症,如家長、老師不對的教育方法。 目前公認
-
飲食不當吃出多動症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飲食也越來越關注,但是,一味增加營養而不注重飲食結構,也可能帶來麻煩。飲食對多動症的影響很重要,應該加強注意: 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掛麵、糕點等。酪氨酸在機體內可以轉化成兒茶酚胺、甲狀腺素等神經
-
小兒多動症的社會心理因素
在對兒童不良行為形成的心理機制研究中發現,家庭教育中的陽性強化和陰性強化都有可能導致不良行為惡化,父母個性特徵如神經質、與子女的對立關係以及焦慮抑鬱等可導致小兒多動症患兒不良行為發生、發展。其途徑可能通過直接影響,如父母行為的示範作用或
-
兒童多動症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兒童多動症的原因有: 遺傳因素:多動症患兒的一級親屬中在童年患有多動行為的較多見,母親或雙親患多動症其子女患同病的危險性增高。單卵雙生子發病率神經心理學因素:本症可能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或是由於大腦皮質的覺醒不足。多動症患兒生理
-
多動症的病因
多動症的病因複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遺傳因素 多項研究表明多動症是具有複雜遺傳特徵的家族性疾病,遺傳度平均為0.76,提示遺傳因素在多動症 病因學方面起主要作用。 (二)器質性因素 母孕期、圍生期及出生後各種原因所致的輕微
2013-06-18 18 -
導致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導致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呢?有很多患者朋友不知道為什麼會患上多動症,也有患兒的家長對此更是不理解,下面我們就去看一看,導致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呢,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朋友及患兒家長解開心中的疑惑。 導致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1、腦神經
-
五硬病症簡介
五硬是指小兒頭項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是新生兒常見的疾患之一。《古今醫統》:“頭硬不能俯視,氣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多因稟賦不足,真陽大虛所致。本病在寒冷季節發病率較高,好發於早產、體弱兒,或伴有其他疾患之小兒,
2017-03-10 20 -
陽虛風中型五硬
治療方法:羌活散、小續命東加減。 證候表現:五硬則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腳手心如冰冷而硬。 病因病機:此為風證。 預後:難治。 治則治法:只依中風治之,必有回生之理。 處方:小續命東加減治之尤良,羌活散等劑皆可用。 出
-
肝木乘脾型五硬
病因病機:此陽氣不營於四末也。《經》曰:脾主四肢。又曰:脾主諸陰。今手足冷而硬者,獨陰無陽也,故難治。 證候表現:五硬者,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作痛,連於胸膈,腳手心冷而硬。 治則治法:若肚筋青急者,木乘土位也,急用六君、炮薑、肉桂、
-
硬腫症的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 做好孕婦保健,儘量避免早產、產傷、窒息。寒冷季節做好新生兒保暖,調節產房內溫;度為20度左右,尤其注意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保暖工作。 二、護理 注意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患兒衣被、尿布應清潔柔軟乾燥,睡臥姿勢須勤變換,嚴防發生
-
硬腫症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可分為輕症和重症,主要從患兒體溫、硬腫部位、硬腫面積來區別。若一般反應尚可,體溫正常或不升,硬腫以下肢、面頰為主,硬腫面積50%者為重症,輕症多屬寒凝血瘀證,重症多屬陽氣虛衰證。重症死亡率較高。 本病臨床尚須辨別虛、寒
-
硬腫症的病因與診斷
硬腫症是新生兒由於受寒、早產、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證,臨床從局部甚至全身皮膚、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腫為特徵。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節多見,若由於早產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發病。多發生在生後7-10天的新生兒,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多見。本病
2017-03-10 12 -
寒凝血澀型新生兒硬腫症
症狀:全身欠溫,四肢發涼,肌膚硬腫,難以捏起,硬腫多局限於臀、小腿、臂、面頰等部位,色暗紅、青紫,或紅腫如凍傷,哭聲較低,精神萎靡,反應尚可,或伴呼吸不勻,氣息微弱,指紋紫滯。 治則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方藥:當歸四逆湯(《傷寒論
2017-03-10 11 -
陽氣虛衰型新生兒硬腫症
症狀:全身冰冷,肌膚板硬而腫,範圍波及全身,氣息微弱,僵臥少動,哭聲低怯,吸吮困難,反應極差,皮膚暗紅,尿少或無,面色蒼白,唇舌色淡,指紋淡紅不顯。 治則治法:益氣溫陽,通經活血。 方藥:參附湯(《世醫得效方》)加味。人參、附子、熟地黃
2017-03-10 12 -
臍瘡病症簡介
證候:臍部紅腫熱痛,甚則糜爛,膿水流溢,惡寒發熱,啼哭煩躁,口幹欲飲,唇紅舌燥。舌質紅,苔黃膩,指紋紫。 分析:穢毒之邪侵入臍部,壅於肌膚,經絡受阻,氣血凝滯,發為臍瘡。局部紅、腫、熱、痛,漸為糜爛化膿,潰則膿血流溢。風火交織,邪毒內攻
-
臍突病症簡介
證候:臍部呈半球狀或囊狀突起,虛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腫物可推回腹內,啼哭叫鬧時,又可重複突出。臍部皮色如常,精神、食欲無明顯改變,亦無其他症狀表現。 分析:腹壁肌肉嫩薄鬆弛,臍孑L未全閉合,留有臍環,啼哭叫鬧,壓力過高,致小腸脂
2017-03-10 11 -
胎怯的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 做好產前檢查,密切觀察胎兒生長情況。積極治療嚴重妊娠反應,預防妊娠中毒症,糾正孕母貧血,勞逸結合,避免感染。胎兒期發現胎萎不長者,可由孕母服藥補腎培元,促進胎兒宮內發育。 二、護理 1、胎怯兒陽氣不足,應注意保暖,根據不同情況
-
肺脾氣虛型胎怯
治療方法:六味地黃丸。 病因病機:胎弱者,稟受於氣之不足也。 證候表現:子于父母,一體而分。如受肺之氣為皮毛,肺氣不足,則皮脆薄怯寒,毛髮不生;受心之氣為血脈,心氣不足,則血不華色,面無光彩;受脾之氣為肉,脾氣不足,則肌肉不生,手足如削
2017-03-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