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癲癇患者怎樣進行個體化選藥

張某因頭外傷導致癲癇, 一開始的時候, 按照當地醫生的醫囑服丙戊酸鈉, 0.2克/次, 3次/日, 但毫無效果。 於是醫生給加到0.4克/次, 3次/日, 癲癇沒有再發作。 但用藥兩個月來感覺乏力、肝區脹, 隱痛。 後到大醫院檢查發現, 肝區有叩擊痛, 肝於右肋緣下可及邊。 化驗轉氨酶較高。 初診為藥物性肝炎(損害)。

後來, 大醫院的醫生給他更換了新型抗癲癇藥托吡酯, 加用了護肝藥。 2個月後, 患者症狀消失, 肝功能正常。

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都有可能損害肝、腎。 有學者報告, 丙戊酸鈉有少數患者, 因出現肝毒性而死亡(多出現在兒童)。

提醒定期(如3個月)查一次肝腎功能。 有症狀及時早查, 更改治療方案, 消除損害。 肝腎功能不全者、孕婦及哺乳婦女禁用這些藥。

癲癇選藥必須考慮個體不同因素, “個體化”選抗癲癇藥是用藥基本原則。 例如, 老年患者, 可能還有其他病而服其他藥, 就得考慮這兩類不同類藥物之闖的相互作用;兒童患者應避免使用對認知功能有較明顯損害的藥;準備懷孕的婦女應避免使用造成胎兒畸形較高的苯妥英鈉、苯巴比妥、丙戊酸等。 肝臟有損害者不能用丙戊酸。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