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腦癱患兒肌張力減低的表現

腦癱患兒肌張力減低時常有以下幾種表現:

W形姿勢:患兒仰臥位時, 上肢或下肢外展、外旋, 屈曲少動, 緊貼床面, 形如W字, 多見於臀位出生的新生兒。

蛙位姿勢:因肌張力低下, 肌肉鬆弛, 患兒的頭、軀幹、大腿和小腿都緊貼床面, 無論仰臥位、俯臥位、坐位都如青蛙狀。

折刀狀坐姿:患兒坐位時, 頭頸軀幹極度前屈, 下頜抵床, 口與足相接, 四肢無力, 形如折刀狀, 也稱坐位口足現象, 或稱坐位全前傾。

翼狀肩姿勢:由於肩胛帶肌張力低下, 患兒俯臥位以手支撐, 可見兩肩胛突出, 形如翼狀。

頭後垂姿勢:將患兒從仰臥位拉起時,

頭後垂, 拉到坐位時患兒的頸部不能豎直。

倒U字形姿勢:水準托起患兒呈俯臥位懸垂時, 軀幹上凸, 頭和四肢下垂, 形如倒寫的U字, 見於弛緩型腦性癱瘓患兒。

陽性圍巾征:新生兒時期至4~6個月, 將患兒的上臂圍繞頸部盡可能向後拉時, 患兒的肘部位置能越過中線, 提示上肢肌張力低下。

陽性跟耳試驗:將患兒處於仰臥位, 扶住患兒的腳向同側耳朵的方向儘量前拉, 骨盆不離開桌面, 足跟與髖關節的連線與桌面的角度均大於同年齡兒童的正常範圍值, 提示下肢肌張力低下。

縮頭抬肩症:將患兒立位懸垂, 頭縮回, 兩肩抬高, 說明頸肌及肩胛帶肌張力低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