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腦癱的兩大臨床表現

腦癱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以下2個方面:

1.運動發育落後, 主動運動減少

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兩方面。 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後的指標很多, 每個動作在不同年齡表現又不一樣, 但一些主要指標在臨床應用時應熟練掌握。 正常小兒3 個月時能抬頭;4~5 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 兩手能在胸前相握, 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 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 個月時會爬, 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動;1 歲時能獨自站立;1 歲~1 歲半時能行走。 腦性癱瘓患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準。

腦癱患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 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 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 而且為交替的踢蹬。 腦性癱瘓患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 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 正常4~5 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 腦性癱瘓患兒上肢活動較少。

2.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 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 瞭解其肌張力。 可握住嬰兒的前臂搖晃手, 根據手的活動範圍瞭解上肢肌張力。 測下肢肌張力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 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 張力低時, 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 張力高時, 活動範圍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