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關於痛風有什麼治療目標

痛風的治療目標如下:

1.儘快且溫和地終止急性發作。

2.預防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復發。

3.預防和逆轉因尿酸鈉或尿酸結晶在關節、腎或其他部位沉積而導致的併發症。

4.預防和逆轉加重病情的因素, 如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壓。

痛風治療

痛風不同時期的治療

急性發作期

研究顯示, 痛風急性發作的有效控制取決於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使用時機和劑量, 使用越早, 劑量越足(頭兩天劑量加倍), 療效就越明顯。 選用秋水仙堿時, 目前多主張不良反應少而療效不降低的小劑量療法(每次0.5mg, 每日3次), 而摒棄了以往的大劑量療法(每小時1次,

每次0.5mg)。 對局限於1~2個關節的持續痛風發作, 為快速有效緩解症狀, 可關節腔內注射長效甾體類激素。 而對難治性痛風發作或以上藥物有禁忌證時, 可口服中等劑量的強的松或使用生物製劑, 如抗白細胞介素-1或抗腫瘤壞死因數α製劑治療。

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

對於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療, 目前認為並非只要血尿酸增高, 就需立刻降尿酸。 降尿酸治療也是有適應證的, 包括關節炎發作頻繁(≥2次/年), 持續、嚴重或難治性痛風關節炎伴痛風石、泌尿系結石和慢性痛風性腎病等, 經飲食控制後血尿酸仍>536mol/L, X線片上有受累關節的破壞。

痛風早中期治療以促尿酸排泄藥為主, 而中晚期以抑制尿酸合成藥為主。

首次開始降尿酸治療應在痛風發作緩解後1~6周開始。 降尿酸過程中應定期監測血尿酸水準, 並根據血尿酸值調整降尿酸藥劑量, 使血尿酸水準長期持續達標。 血尿酸一般以

難治性痛風

不少慢性痛風石性痛風患者對以上傳統降尿酸藥過敏、無效或不能耐受, 只能尋求其他新型降尿酸藥的治療。 近年來, 已有多種新型降尿酸藥陸續上市。

抑制尿酸合成新藥如非布索坦, 是一種全新的非嘌呤類高效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 是別嘌醇過敏或不耐受痛風患者的有效替代品, 尤適於有腎功能不全的痛風患者。 其對痛風石的溶解率較高, 且極少出現致死性過敏綜合征。

第二代促尿酸排泄藥有尿酸轉運蛋白1抑制劑RDEA-594。

該藥突出的特點是無肝毒性。 Ⅱ期臨床顯示, 其療效與別嘌呤醇相當, 對輕中度腎功不全者有效, 誘發腎結石的風險極低, 無嚴重不良事件。

促進尿酸分解新藥如普瑞凱希。 眾所周知, 在人和高級靈長類動物進化過程中, 喪失了能直接分解尿酸的尿酸酶表達, 而普瑞凱希正是發揮了尿酸酶的作用。 該藥僅用於傳統降尿酸治療無效的成年難治性痛風患者,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者禁用, 充血性心衰者慎用。 其溶解痛風石的速度快, 有效提高了生活品質, 但主要問題為輸液反應、治療初期痛風的頻繁發作及昂貴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