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先天性腦癱是腦癱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 針對青春期先天性腦癱症狀的各個方面的表現可以做進一步的姿勢異常的分析, 幫助判斷的病情, 同時幫助確認腦癱類型, 給予針對性的治療, 幫助進行恢復。 良好的姿勢保持是從事日常生活活動等所必需的一項基本內容, 尤其對於患兒, 各種體位的姿勢和保持顯得尤為重要。
初期症狀:基本特徵是出生後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有時其肌張力的性質同早產兒類似, 出生後2-3年常被確認為肌張力低下, 隨著患兒的成長和運動發育, 肌張力變化主要表現為肌突然緊張和間歇放鬆。
肌張力性質:肌張力呈現動搖性, 表現為安靜、睡眠時肌張力正常, 哭鬧、主動運動及興奮時肌張力增高。 隨著年齡增長, 不隨意運動表現更加明顯。 由於興奮、緊張反射及其他不確定原因而產生全身或局部緊張, 根據這種緊張的強度往往將不隨意運動型區分為緊張性和非緊張性, 這種緊張性隨年齡增長而增強, 但在嬰幼兒時期難以做出分類, 因為有許多患兒在嬰幼兒時為非緊張性不隨意運動而年長兒變為緊張性不隨意運動型。
運動的性質:不隨意運動在顏面、腕關節、手指、足等末梢部位表現比較明顯, 3歲左右症狀明顯。 這種不隨意運動可由於隨意運動及精神緊張而增強, 並且常因姿勢變化及各種感覺刺激而發生變化, 出現軀幹或四肢的舞蹈樣動作, 或者表現為肌張力低下的異常姿勢。
呼吸:肌張力動搖性會影響全身的運動乃至呼吸功能。 呼吸常不規則, 發聲和呼吸的協調性很差, 聲量和音調呈不穩定狀態。
口腔運動:舌、喉及咽部等部位的肌肉常常也存在障礙, 易發生構音與發聲困難。 各年齡組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喉鳴、攝食障礙、流涎等。 另外, 患兒用力時出現張口,
出現畸形的可能性:患兒多數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關節活動度過大, 因此, 患兒有髖關節、肩關節、手指各關節、下頜關節的亞脫臼傾向。 伴有肌張力變化和痙攣表現的患兒, 也有可能出現脊柱側彎, 肘關節, 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屈曲攣縮。
特徵性性格:外界刺激大多可以預測, 但是其中有一些我們忽視的或微不足道的刺激確能引發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產生突然, 強烈的反應, 出現異常姿勢, 這就是無法預知的姿勢緊張, 由不可預測的外界刺激引起。 患兒常有瞬間發生情緒變化的傾向, 比如他正在笑著卻突然不笑了, 甚至憤怒起來, 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也非常的強烈。
姿勢特徵:不隨意運動型患兒呈對稱運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