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新生兒要忌用的中藥針劑

臨床上新生兒的患病率較高, 有些醫生使用西藥特別審慎, 從而改用被認為無副作用的中藥製劑治療。 其實有些中藥針劑也須慎用, 如含有苯甲醇附加劑的中藥注射液, 新生兒就不宜使用。 因為苯甲醇在體內氧化為苯甲酸, 在肝中與甘氨酸結合生成馬尿酸排出體外, 這種反應系醯基結合, 常需借助于醯基輔酶A合成酶和醯基轉移酶的催化進行的, 而新生兒處於生長發育期間, 肝臟和組織尚未發育成熟, 缺乏這些酶, 對苯甲醇的代謝能力低, 從而顯示毒性。

新生兒若用含0.9%苯甲醇的生理鹽水沖洗過的血管插管或接受含苯甲醇的滅菌注射用水溶解的藥物則引起中毒,

表現為代謝性酸中毒、中樞抑制、呼吸窘迫乃至喘息性呼吸、血壓下降、腎損害及顱內出血等症狀。 但在大一些的嬰兒和兒童中, 卻不發生中毒。 提示, 苯甲醇附加劑的中毒劑量是很低的, 只要少量進入新生兒體內即可導致中毒。

目前國內生產的中藥針劑內含苯甲醇在1-2%之間, 若按一日2次, 每次2毫升計算, 一日可接受苯甲醇40-80毫克, 此劑量足以導致新生兒中毒。 常用含苯甲醇的中藥針劑有:板藍根、複方大青葉, 金銀花、魚腥草、苦參堿等注射液, 這些針劑新生兒和嬰兒應忌用, 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