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中醫從瘀論辨證治療中風

中醫認為虛、火、痰、風、氣、血是中風發病的六大因素, 而瘀血阻滯腦絡是病理關鍵環節。 或因血少而行遲為瘀, 或因血行無力為瘀, 或因痰瘀交夾, 或因痰熱互結為瘀, 或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生風生火而致瘀, 可概括為以下六證。

1、肝熱血瘀證

多見於中風先兆期或早期;證見頭痛、眩暈、目漲面赤, 心煩躁急, 肢體麻木;治宜清肝化瘀通絡, 可用自擬清腦通絡湯。

2、氣虛血瘀證

可見於中風急性發作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證見半身不遂, 肢體麻木, 神疲乏力, 語言不利;治宜益氣活血, 可用補陽還五東加減。

3、痰瘀阻竅證

多見於中風急性期的閉證;證見突然昏僕, 神志不清, 失語, 肢體偏癱, 喉中痰鳴, 舌有瘀點或瘀絲;治宜滌痰開竅, 活血化瘀, 可用蒲金丹、滌痰湯和通竅活血東加減。

4、瘀熱腑實證

多見於中風急性期;證見神志不清, 半身不遂, 言澀語謇, 口眼歪斜, 痰多嘔惡;治宜通腑化痰, 活血化瘀, 可用三化東加減。

5、顱腦水瘀證

可見於中風各期;證見神志不清, 精神抑鬱, 哭笑無常, 肢體活動不靈, 頭暈乏力, 反應遲鈍, 口舌歪斜, 流涎流淚, 食物不清等;治宜醒腦通竅, 活血利水, 可用腦竅通湯。

6、血虛血瘀證

多見於中風後期;證見音喑失語, 心悸口幹, 腰膝酸軟, 半身不遂;治宜補腎益精, 活血化瘀, 可用地黃飲子加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