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藥材使用上的混亂, 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筆者根據長期工作實踐, 現將白前和白薇的來源、植物形態、藥材性狀鑒別等分別列述。
白前
別名 鵝管白前、草白前、水楊柳
來源 為蘿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葉白前和芫花葉白前的乾燥根及根莖, 野生。 近年川、鄂、贛、皖有少量栽培。
植物形態 柳葉白前為多年生直立草本, 根狀莖橫走或斜生, 中空, 節上簇生纖細彎曲的鬚根, 莖圓柱形, 表面灰綠色, 有細梭。 單葉對生, 具短柄, 葉片略革質披針形或線狀針形, 無毛, 狀如柳葉, 先端漸尖, 基部漸窄, 全緣, 上面深綠色,
性狀鑒別 柳葉白前:根莖及鬚根相互交結散亂呈團狀, 根莖呈圓柱狀, 中空, (形如鵝翎管)細長有節, 節部略膨大, 彎曲不直, 長短不一, 長者達10cm左右, 直徑2~4mm, 黃綠色, 頂端殘留灰綠色地上短莖。 根莖節部有分歧, 並密生纖細鬚根, 黃色或綠色, 長達10cm左右, 直徑不超過0.1mm。 質脆易斷, 根莖斷面中空。 芫花葉白前:形態與柳葉白前相似, 但根莖及殘留地上節的節部對生芽及葉柄痕顯著,
性味歸經 性微溫味辛苦。 入肺經。
功能主治 降氣、消痰、止嗽, 用於廢氣壅實, 咳嗽痰多, 喉有吼聲, 呼吸不暢等。 (感冒喘息、肺氣腫合併、愎性支氣管炎之咳嗽), 配蒼術還可用於治療濕腫。
用法用量 4.5~9g水煎服。
白薇
別名 白尾、龍膽白薇、山煙根子
來源 為蘿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蔓生白薇的乾燥根及根莖。 野生。
植物形態 直立白薇:多年生草本, 莖直立高約40~70cm, 不分枝, 披白毛柔毛, 折斷時有白漿。 單葉對生, 卵圓形, 全緣或皺波狀, 葉面疏生絨毛, 葉背密生柔毛。 花簇生葉腋, 暗紫色, 花冠呈深裂狀, 果實紡錘形, 熟後開裂, 內有白色束毛的種子。 蔓生白薇:莖下部直立, 上部蔓生,
性狀鑒別 根莖呈圓柱形, 直徑0.5~1cm, 長約5~10cm, 彎曲皺縮, 呈結節狀, 上面有多數圓形下凹的莖痕及少數殘存的莖基。 鬚根叢生如馬尾。 細長圓柱形, 長5~20cm, 直徑1~2cm, 表面黃綠色, 平滑或具細皺紋, 質脆, 易折斷。 斷面淡黃棕色, 中央有一黃色木質心。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鹹, 入胃、肝、腎經。
功能主治 具有解熱、利尿 、涼血、除煩益陰功能, 主要用於溫邪入營, 陰虛發熱, 產後陰虛, 煩熱嘔逆及腎炎、熱淋、血淋等症。
用法用量 切咀生用。 用量3~9g。
此外, 有些地區除白前、白薇相互混淆, 與白前互混品種還有百合科植物龍鬚菜及多刺龍鬚菜的根及根莖, 也有用鳶尾科白射干的根及根莖。 而與白薇易混淆者常有蘿摩科植物潮風草、紫花合掌消、竹靈消、徐長卿和百合科植物寶鐸草以及萬壽竹的根或根莖和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