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年人為什麼還會保留一顆小童心?

流氓兔——轉移壓力的忠實朋友

小C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女生, 為了找工作, 她四處漂泊。 可每次搬家, 無論路途多遠, 行李多沉重, 她都要帶上那只跟隨她多年的流氓兔。 有人對此表示不解, 小C卻說:“那可是我的知心朋友, 每當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 我都會毫無保留地向它傾訴, 而每當我生氣的時候, 它也經常成為我的‘出氣筒’。 我抱它、打它、捏它、摔它, 它都不會生氣……總之, 我不能沒有它。 ”

心理點評: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 個體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就小C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女生而言,

工作不穩定、人地生疏、經驗不足、涉世未深……可以想見, 她面臨的壓力有多大。 在這種情況下, 她迫切須要選擇一個物件、一種方式來釋放這種壓力以及壓力所帶來的負性情緒, 以求維持心理平衡。 而一個理想的物件, 可以讓她敞開心扉、盡情傾訴而不必顧忌對方是否誠實可靠, 可以任由她“發洩”而“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還能總是“憨態可掬”、“面帶微笑”。 顯然, 流氓兔做到了以上兩點。 它永遠眯著雙眼、抿著嘴巴, 無論你在什麼時候看到它, 總有一種使你放鬆的感覺。 在它面前, 你可以卸下任何偽裝, 拋棄所有顧慮, 或擁或抱, 或打或罵, 或哭或笑……之後, 它依然還是那一副表情、那一副憨態。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小C這種心理減壓的方式,

稱為轉移。 所謂轉移, 是指對某一物件的情感, 因某種原因(發生危險或不合社會習慣)無法向其物件直接表現時, 便轉移到其他較安全或較為大家所接受的物件身上。 通俗一點說, 小C從社會上獲得的負性情感, 因種種原因無法向社會直接表現, 遂將這種負性情緒轉移到流氓兔身上。 因為這種方式既經濟方便(不用付出太多成本), 又安全可靠(不必有所顧忌、能被社會接受)。 或許這就是卡通玩具為什麼深得現代成年人寵愛的原因之一。

變形金剛——釋放壓力的幻想物件

小D是伴隨變形金剛一同成長的一代, 也是變形金剛的忠實“粉絲”。 儘管小D已經二十出頭, 可對變形金剛依然熱情不減。 在他的房間裡, 牆壁上張貼的全是變形金剛的劇照,

書架和書桌上擺放著各種變形金剛的模型, 連電腦螢幕的壁紙, 也是關於變形金剛的圖片。 小D說, 眼看大學快要畢業, 畢業和就業的壓力壓得自己快要喘不過氣來。 只有在看到變形金剛的那一刻, 才得以徹底放鬆。 因為在那一瞬間, 可以任憑時光倒流, 讓童年的記憶將心靈佔據, 或者讓思緒天馬行空, 幻想著自己也能像變形金剛一樣除暴安良、主持正義。

心理點評:同樣是面對壓力, 同樣是卡通玩具, 但小D的減壓方式與小C有所不同。 小D是借助變形金剛進行幻想來暫時釋放自己的精神壓力。

所謂幻想, 是指一個人遇到現實困難時, 因無法處理而用幻想的方法, 使自己從現實中脫離開或存在於幻想的境界中,

以其情感與希望, 任意想像應如何處理現實中的困難, 以得到內心的滿足。 它可以說是一種部分的、且為思維上的退行現象。 例如, 一個在現實中備受欺淩的女孩, 可以想像自己有一天會碰到一位英俊的王子, 助她脫離苦境走向幸福……這是西方童話中的“灰姑娘”幻想。

小D也是如此, 在畢業與就業的雙重壓力下, 借助變形金剛這一載體來展開想像, 一方面想像可以像童年那樣過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另一方面想像自己可以像變形金剛那樣無所不能、無堅不摧。 這兩種想像, 一種指向過去, 一種指向未來。 儘管指向與內容有所不同, 但本質是一樣的, 即均為對現實問題的一種回避。

彼得·潘—— 沉溺在卡通動漫裡的“退化成人”

小G出來工作已五年多, 可在外人眼裡, 小G好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從外表看, 小G渾身上下都非常“卡通”:頭上戴著唐老鴨圖案的鴨舌帽, 衣服上印著的是Kitty貓的肖像特寫, 背包上吊著哆啦A夢的縮小版;從談吐看, 張口閉口就是蠟筆小新、偵探柯南, 言語間帶著一股“奶油味”;從舉止看, 更不用說了, 整天不務正業, 要麼逛街買卡通玩具, 要麼閉門追卡通劇集。 對此, 小G父母是看在眼裡, 煩在心裡。

心理點評:彼得·潘是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筆下的童話人物, 他生活在夢幻般的“永無鄉”裡, 永遠也不想長大。 於是, 後人把言談舉止和為人處世中充滿“稚氣”, 行事帶有孩子氣, 渴望回歸孩子的世界, 整天沉溺於自己的幻想中, 拒絕長大的行為特徵稱為“彼得·潘綜合征”。 據此,小G算得上一個典型的“彼得·潘綜合征”者。

從心理學角度看,“彼得·潘綜合征”是一種退化的行為防禦方式。所謂退化,意味著倒退或返回到過去,這種方式使個體從目前的複雜狀態倒退到行為的早期或簡單的狀態中,回到個人生活的更早期和更快樂的時期裡。作為防禦性策略,退化的定義是:通過它,個體渴望其生活中的更早期、更快樂時期,以更符合少年時期的方式開始行動,從而使自己免除挫折、衝突、焦慮或緊張的危險境況。

一個求助於退化機制的人,其性格是內向的、膽怯的和缺乏自信的,他只有在舊有的和嘗試過的境遇中,才感覺到安全,並力圖回避新的經歷。極端的退化行為,會發展成變態人格如癔症型人格,這時,個體成功地退卻到更早期的行為模式中去,並失去了同現實的聯繫,像兒童一樣生活著。小G正是這樣,為了逃避成長的壓力,整天沉溺于本屬於兒童的卡通動漫世界中,不思進取,不考慮將來,不面對現實,完全退回到兒童時代。

心理頻道小編溫馨提示:小孩子們都喜歡卡通,大家都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那是童心所致;而大人們也酷愛卡通,而且已經發展至成幫成族的程度。

據此,小G算得上一個典型的“彼得·潘綜合征”者。

從心理學角度看,“彼得·潘綜合征”是一種退化的行為防禦方式。所謂退化,意味著倒退或返回到過去,這種方式使個體從目前的複雜狀態倒退到行為的早期或簡單的狀態中,回到個人生活的更早期和更快樂的時期裡。作為防禦性策略,退化的定義是:通過它,個體渴望其生活中的更早期、更快樂時期,以更符合少年時期的方式開始行動,從而使自己免除挫折、衝突、焦慮或緊張的危險境況。

一個求助於退化機制的人,其性格是內向的、膽怯的和缺乏自信的,他只有在舊有的和嘗試過的境遇中,才感覺到安全,並力圖回避新的經歷。極端的退化行為,會發展成變態人格如癔症型人格,這時,個體成功地退卻到更早期的行為模式中去,並失去了同現實的聯繫,像兒童一樣生活著。小G正是這樣,為了逃避成長的壓力,整天沉溺于本屬於兒童的卡通動漫世界中,不思進取,不考慮將來,不面對現實,完全退回到兒童時代。

心理頻道小編溫馨提示:小孩子們都喜歡卡通,大家都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那是童心所致;而大人們也酷愛卡通,而且已經發展至成幫成族的程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