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女人>正文

女性應“春捂” 別“冷落”下半身

“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是一句家喻戶曉的養生民諺。 的確, “春天孩兒臉, 一天變三變”, 氣候變化無常, 尤其是早晚與日間溫差懸殊, 加之多風, 風速越快, 人體散失的熱量也越多越快, 就更覺寒冷。 此時, 人的衣著若不合時宜, 很容易罹患各種疾病。 從氣象角度來說,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節, 陰退陽長和寒去熱來的轉折之期。 此時雖陽氣漸生, 但陰寒未盡, 所以, 古今養生十分強調“春捂”。 這既是順應陽氣生髮的養生需要, 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 可“捂”也不能盲目, 要講求方式方法, 否則不僅不利於身體健康,

還可能致病。

“春捂”貴在瞭解天氣變化

醫療氣象學家發現,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 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 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 因此, 捂要順應天時, 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增添衣物, 未雨綢繆。 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 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 晝夜溫差大於8℃就不要忙於減衣。 所以最好每天聽聽天氣預報“有備而衣”。

“春捂”要掌握分寸

“二月休把棉衣撇, 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 再把棉衣送”, 這都是強調要春捂的經驗之談。 但對於養生保健來說, 這卻是遠遠不夠的。 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

人體防衛體系處於“冬眠”初醒之際, 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於一下子脫掉衣物, 而應一件一件地脫, 並根據不同體質, 因人而異。 研究表明, 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來說, 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 也就是說, 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 可以減少身上的衣物。 但是減衣還是以氣溫持續7至14天沒有變化時為好, 就是說氣溫回升了, 也得再捂7天左右, 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 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 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 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 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

三類人更應“春捂”

兒童

如果過早地給孩子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

一旦遇到氣溫下降, 孩子就難以適應, 外出遭受冷風刺激, 張開的毛孔會馬上收縮閉合, 體溫調節失靈, 體內熱量散發不出去而造成上火, 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 容易患傷風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尤其是嬰幼兒, 更要捂一下, 但對於喜歡到處活動的孩子, 適當減一些衣服, 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後被風吹, 反而會感冒。

女性

很多女性覺得春天來了, 迫不及待地換上單衣、單鞋, 即使在最怕冷的生理期也不例外。 初春季節, 因著涼而患病的女性很多, 其禍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 而引發婦科, 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的患者明顯增多。 這都是要“風度”不要“溫度”而造成的惡果。

老年人

老年人體內產熱較低,

且循環系統已不像年輕人那樣正常, 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 因此初仲春時, 老年人仍要減少出門次數, 外出戴上帽子減少頭部血管受到冷空氣的刺激, 高血壓病人要注意正規持續用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