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盯緊腰圍
肥胖是身體發炎的關鍵推手, 美國飲食協會(ADA)指出, 只要比標準體重超過9公斤, 身體就處於促發炎(pro-inflammation)狀態。
其中尤以脂肪變大而累積在內臟周圍的“內臟脂肪”危害更甚。 內臟脂肪啟動體內的化學反應, 促使白血球活化, 更加劇發炎。
${FDPageBreak}
2、一覺到天亮
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發炎最好的武器。
人們經過一整天的活動, 身體累積許多自由基, 持續傷害組織細胞, 必須藉由睡眠減緩新陳代謝, 免疫系統分泌天然調節因數, 啟動自我修補機制, 進而緩解體內發炎狀態。
因此, 俗話說“睡覺勝過吃補”, 一點都沒錯,
${FDPageBreak}
3、保持空氣清新
空氣污染和心臟病、過敏等發炎相關症狀有關, 而生活中最主要的兩項污染源, 一是都市髒空氣、一是瓦斯爐。
如果沒辦法改變居住地、另選空氣品質好的地點, 至少可在睡眠時使用空氣清淨機, 以確保每天近三分之一時間能呼吸到乾淨空氣。 另外, 將瓦斯爐更換為電爐、瓦斯熱水器改成電熱水器。 更重要的是, 切忌抽煙和吸二手煙, 避免有害空氣入侵。
${FDPageBreak}
4、抒壓維持好心情
外界壓力、情緒刺激等心情上的變化, 都會活化全身的免疫系統, 臺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觀察, 常懷敵意、容易憂鬱、躁鬱的人通常比較容易心肌梗塞, 因此, 隨時保持心情平和、有暢通的宣洩抒壓管道,
${FDPageBreak}
5、用牙線吧
牙齦疾病是高度發炎現象, 研究統計, 患有牙周病的人可能引發心臟病的機率, 是一般沒有牙周病者的1.5~2倍, 文獻上也有牙周病造成風濕性心臟病、腦中風、肺炎的案例。
伴隨牙周病出現的發炎激素可能引起嚴重系統性發炎, 因此, 經常使用牙線、定期檢查牙齒、保持口腔清潔, 是避免發炎、預防疾病的重要課題。
${FDPageBreak}
6、動起來, 打個太極拳
運動不僅有助維持體重, 也能抗發炎。
美國艾莫瑞大學醫學院2002年研究發現, 40歲以上、每個月做4~21次運動的人, 血液中代表發炎狀態的CRP值和白血球數值都下降, 原先的關節炎症狀也跟著消失。
身體的防禦系統和軍隊一樣, 必須經常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