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中樞性面癱的臨床特徵

中樞性的病變破壞大腦皮質中樞至面神經核之間的資訊聯繫所引起的面肌癱瘓為中樞性面癱, 也稱為核上性面癱。 支配上半部分面肌的細胞核團接受兩側皮質腦幹束的纖維, 其軸突組成面神經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支配下半部分面肌的核團僅受對側皮質腦子束控制, 當一側中央前回下部巨型錐體細胞及其軸突發生變性, 則引起病變對側瞼裂以下的表情肌癱瘓, 如鼻唇溝消失、不能上提口角等。 但肌肉不萎縮、額紋仍存在。 如果病變在優勢半球上, 常常伴有失語。

因病變發生在面神經核以上的上位神經元, 故稱為面神經核上癱。 當中樞性面癱時, 顏面不對稱並不明顯、罕有轉變為面肌痙攣。 臨床特徵主要是:

病變對側瞼裂以下的顏面表情肌癱瘓, 瞼裂以上能皺眉、提眉、閉眼、眉毛高度與瞼裂大小均與對側無異。 額紋與對側深度相等。

常伴有面癱同側肢體偏癱、腱反射異常, Babinski 征等。

無味覺、淚液、唾液分泌障礙、聽力無明顯改變。

以上幾點與核下性面癱臨床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必須切記, 以免誤診對患者造成不良的後果。 由於核上性面癱和核下性面癱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一旦診斷明確為核上性面癱應及時治療。

另有一種情感性面癱, 主要表現:在笑或哭等情感運動時顯示有面肌麻痹,

而隨意運動時, 面肌仍能收縮, 該種情感性面癱也屬於中樞性面癱, 系由於錐體外系的基底節、丘腦或丘腦下部損害所引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