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癲癇與驚風的鑒別: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風癇候》認為:"壯熱不歇, 則變為驚, 極重者亦變癇也。 "《活幼心書·卷上·癇證》說得更具體:"驚傳三搐後成癇。 "說的是三次驚風才稱為癲癇。 驚風分急驚風和慢驚風。 急驚風一定有高熱, 慢驚風多發於脾虛久瀉之後, 而癲癇發作一般無發熱, 也無腹瀉。 急驚風在退熱後, 抽搐不再發生, 慢驚風在健脾止瀉後, 抽搐也不再發生, 而癲癇則能反復發作, 這是它們有別之處。
⒉癲癇與痙病的鑒別: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風癇候》中記載:"病發時身軟, 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如屍,
歸納起來癲癇與痙病的鑒別有如下幾點:①癲癇發作有反復性、自解性;痙病則常為經常性或持續性,
⒊狂癇與癲狂的鑒別:
《活幼心書·卷中·癇證》中談到:"狂癇者, 亦屬陽, 難經雲, 重陽則狂, 至長成小兒才發, 時妄言不食而歌, 甚則蝓牆上屋, 棄衣而走, 或一日二日方醒。 "說明狂癇與癲狂既有相同之處, 又有不同之點, 只要有二:①狂癇有狂又有癇, 即既有精神失常, 又有抽搐;癲狂只有精神方面的症狀, 如躁動多言, 易怒, 叫唱跑跳, 甚至毀物傷人, 通宵不眠或沉默不語、呆滯、健忘, 甚至神志不清, 但不抽搐。 ②狂癇有自解性也有反復性;癲狂不經治療往往呈持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