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治療痛經, 不少女性朋友是無所不用其能, 各種千奇百怪的偏方都試過了, 但是痛經依舊還在。 生活中緩解痛經的方法有不少, 中藥調理就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那麼痛經中藥調理有用嗎?飲食上如何調理?
痛經中藥調理有用嗎?中藥調理痛經主要是辯證進行調理的, 現介紹如下:
1、氣滯血淤型。 其症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 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 針對此類症狀的人, 應調和氣血, 化淤止痛。 因為“女子以肝為本”, 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藥物為主, 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 如用青皮、烏藥、益母草各30克,
2、陽虛寒盛型。 其症狀表現為下腹冷痛, 熱敷痛減, 手腳發冷。 需用溫經散寒的原理止痛。 因為中醫有這樣一種說法:“腎主一身陽”, 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少陰腎經的藥物為主, 並加入適量引經藥咸水, 比如可用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克, 乾薑、小茴、吳茱萸各6克, 食鹽少許, 煎水泡腳。
3、氣虧血虛型。 其症狀表現為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 用手按腹部也會有輕微的疼痛感,
適當的飲食也有助於痛經的緩解, 那麼痛經患者飲食上如何調理?患者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痛經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應攝取足夠的鈣質, 以避免由於血鈣偏低而引子起宮收縮強烈甚至痙攣導致痛經。 此外, 由於雌激素的分泌對鈣質吸收利用大有影響, 故應保證合成雌激素原料的供給, 如蛋白質、亞麻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等, 還需多吃富含維生素C、D和泛酸的食物, 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以防便秘而引起痛經。
2、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 不可偏食, 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 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蔔、橘子、佛手、生薑等。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 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 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
3、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應進食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 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 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