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的體溫正常?

寶寶體溫超過攝氏38℃為發燒徵兆, 若超過攝氏41℃以上稱為極度高溫;相反的, 體溫降到攝氏35℃以下, 則是體溫過低。 造成寶寶體溫高低, 有可能是生病引起、體溫調節中心病變、低血糖或糖尿病等, 有任何問題時, 父母應提高警覺, 及早求醫診治。

人類的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華氏98.6度〉, 並維持在+-攝氏0.6度的範圍內, 太高或太低都是不正常。 所謂的體溫是指身體的中心溫度, 在一天24小時之中會有高低的變化, 通常在清晨時刻體溫最低, 下午4點到6點之間體溫最高, 上下差距在攝氏1度到1.5度之間。

身體狀況與環境變化影響體溫

隨著身體狀況以及四周環境的溫度變化, 在我們腦部的溫度調節中心, 會利用各種生理機能來保持正常體溫。 如果體溫降低, 身體的自然生理反應是增加體熱的產生, 同時減少體熱的失散。

人體為了增加體熱, 細胞的新陳代謝會自動加速, 我們會活動全身四肢肌肉, 甚至會全身不自主地抖來增加體熱。 為了減少體熱失散, 身體的週邊血管自動收縮, 所以手腳變得冰冷, 同時在行為上會偏好溫暖, 我們會有尋找溫暖避風的地方, 或添加衣物的動作來維持體溫。 相反的, 如果體溫增高, 身體需要散熱, 週邊血管會自動擴張, 身體會流汗。

如果寶寶體溫超過攝氏38度〈華氏100度〉, 在臨床上就可以認定為發燒, 如果體溫超過攝氏41度以上就稱為極度高溫。

相反的, 體溫降到攝氏35度〈華氏95度〉以下, 則是體溫過低。

人體會自動調控冷熱

人體的生理本能, 對於冷熱會自動調控, 以維持身體的恒溫, 沒有這些功能就無法保持一定體溫, 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 或藥物中毒以致體溫調控中心功能喪失等, 均有可能造成這種結果。 另外, 一旦人體受到病菌的入侵, 身體會啟動防禦系統, 體溫調節中心依其接受到的信號強弱調高體溫設定。 身體對中心給予的指令立刻作出反應, 週邊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 如果效果不夠, 會全身?抖以增加熱的產生, 來升高體溫。

不過在身體非常虛弱的情況下, 例如早產嬰兒、癌症末期、年紀太大, 或因感染引起嚴重敗血症等,

生理上無法發動這種機制, 反而會出現體溫過低的現象。 所以寶寶如有體溫過高或過低時, 要提高警覺, 因為這表示寶寶可能有問題, 要趕快求醫診治。

以上一些症狀都是比較極端, 在體溫非常高〈高於攝氏41度〉或非常低〈低於攝氏35度〉時才可能發生的症狀, 一般情況下體溫不正常是表示身體不適, 它是疾病的一種症狀, 找出原因, 針對原因治療才是重要的。 日常生活要注意規律, 由於絕大多數的體溫過高是由感染引起的, 因此個人衛生非常重要, 要養成時常洗手的習慣。

早產兒、年邁者、身障者, 或服用藥物、酒精過量者, 容易有體溫太低情形。 在寒冷季節, 如果室內沒有足夠的暖氣, 對年幼的嬰兒尤其是新生兒,

很容易造成傷害。 寶寶會有拒絕餵食、尿量減少、活動力減低、手腳冰冷, 體溫介於攝氏29.5度到35度之間, 心跳減緩及呼吸停止隨時會發生。 死亡率高達25%, 存活下來的有10%會有腦部受傷的症狀。 因此在寒冬季節, 注意家裡的溫度, 給寶寶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

兩、三天大並無其它症狀的新生兒, 偶而會有體溫過高現象〈攝氏38度到39度〉, 這種情況最可能會發生在餵食母奶的嬰兒, 因為餵食不足造成液體吸取量不夠, 或長時間曝露在高溫環境之中。 寶寶呈現急躁、排尿減少及其它脫水現象, 同時會有呼吸急促來加速排熱。 要趕快降低環境的溫度及補充水份。

另有一種更嚴重的新生兒高體溫情況, 室外溫度非常低, 在室內也穿著非常溫暖,

由於新生兒排汗能量不足, 體溫很容易升高。 包裹得太多衣物的嬰兒, 如果太接近熱源, 或在開放熱氣的汽車中, 或在密閉的房間內或汽車內, 被放置在窗臺旁, 這時受強烈陽光直接照射, 都有可能造成高體溫的現象。

體溫可能上升到攝氏41度到44度, 皮膚又熱又幹, 起初寶寶全身發紅, 臉部無神, 接著變成神智不清、臉色蒼白、昏迷和抽搐, 死亡率及腦部受損的比率非常高。 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依寶寶所在環境的溫度給予適當穿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