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 我們身邊或許存在患有強迫症的朋友。 很多人會問, 強迫症不吃藥行嗎?治療強迫的方法多種多樣, 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治療方法。 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不用藥物治療強迫症的方法。
不要把強迫症當成“病”
強迫症不是器品質性疾病, 目前心理學所採用的是醫學的疾病診斷模式, 喜歡把心理問題命名為這個病, 那個症的, 這樣會使很多的朋友一看到自己有所謂的相似症狀就給自己貼上強迫症的標籤, 覺得自己得了這個病, 然後拼命的找一些“證據”來印證。
在潛意識裡大家理所當然的都會認為“病人”是需要特殊照顧的, 而且“病人”在得病期間也是不能很好的工作學習的, 只有自己的病完全好了, 才能過上正常人的 生活, 也才能正常的工作學習, 受心理問題困擾的朋友一旦給自己貼上“病”的標籤, 認為自己是一個“病人”, 潛意識中就會認為很多事情自己是不能做好的, 然 後很多不能完成的目標,沒有做好的事情,很自然的就給自己找個合理的理由自己有強迫症, 不然我肯定會做得很好的。
心理調整過程中經常有人說, 我現在就是因為強迫症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什麼事情做了也做不好, 要不是有強迫症我現在會怎麼怎麼樣。
與普通人一樣去做你能做的事
心理諮詢過程中, 有很多朋友這樣問:我什麼時候病才能好啊?我想做事情, 可是現在這樣子我什麼都做不了, 如果我好了我就可以好好去找工作了, 好了我就可以去談戀愛了,
雖然不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強迫症, 但我相信大部分人對困擾強迫症患者的焦慮緊張、恐怖、抑鬱等情緒都有深切體會。 我自己對此也有深切體會。 實際上真正困擾強迫症患者的也正是這些負面情緒。 正常人帶著這些負面情緒可以去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 強迫症患者也依然可以做到。 當你像一個正常人一樣去生活的時候你就 是一個正常人,
不要把自己的原因總是歸結到重要他人身上
大凡強迫症患者獨立性比較差, 傾向於把自己的問題歸結於環境或者重要他人, 期望通過大環境或者重要他人的改變來帶動自己的改變。 在諮詢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諮客把自己現在的問題歸因到重要他人身上, 認為自己的問題都是他人造成的, 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認定只有他們做出改變, 自己才能好轉, 如果他們不做出改變自己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好轉, 並據此強烈要求心理諮詢師給他們父母做心理諮詢調整。 有時候一些持精神分析挖掘童年創傷經歷的心理諮詢在做問題歸因時候也把諮客現在的問題完全歸因到諮客重要他人身上,
確實童年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環境等因素會對我們的成長有所影響, 但過去發生的事情只能影響我們的現在並不能決定我們的現在, 更不能主宰我們的未來!如果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特別是父母對我們有決定性影響力的話, 那麼為什麼同一對夫婦養育的子女長大後卻各不相同, 甚至有時候差異迥然。 另外,如果說,當 我們還很小的時候,父母給我們什麼我們只能接受什麼,我們受制于父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我們已經長大,已經有了拒絕和選擇的能力,還把一切歸結于父母,那麼我們自己在哪裡?可以這麼說,無論問題的起因是什麼,自己的獨立性、決心、耐心、行動力是從強迫症走出來最關鍵的因素。強迫症康復第三步客觀 歸因,勇於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解決問題不是陷入不良情緒
陷入心理困擾的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好轉,特別是走進心理諮詢室的諮客,他們的求助欲望和動機很強。有些人在心理諮詢師協助下能夠很快從心理困擾裡面走出來,但是也有一些人卻需要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二者的顯著區別在於前者在心理諮詢師的協助下積極關注自己,對自己的好轉能及時給予自我肯定;而後者一般忽視自己症狀的減輕,或者在肯定自己好轉的同時,注意力更多的去關注自己不好的一面,而陷入一種不良情緒之中。
轉移注意力作自己喜歡作能作的事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關注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去,這樣自然就沒有精力再關注於自己的症狀,強迫症也就慢慢地好了。轉移注意力不能刻意的轉移,從某種角度來說刻意的轉移注意力恰恰是一種關注,轉移注意力需要一種自然的狀態。只管走入自然狀態,只管自然就是了,我什麼也沒刻意,我走入自然狀態裡,什麼也 不去執著,一月迎春,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石榴,五月薔薇,六月荷花,每月都有花,什麼花開看什麼花,能看什麼花看什麼花。有追求但不刻意去追求,在沒有刻意的自然生命過程裡,處處有花開,處處有花賞,這樣我們就會在自然的狀態裡走出心理困擾,達到尊嚴、自由、享受生活的美好狀態!強迫症康復第五步 在自然的狀態裡轉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改變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環境
享受生活名為快樂,實際上沒有享受,只是一種享受的心態,也並不在於一定要在什麼樣的環境與狀態下,不拘泥於形式不拘泥於境界的去享受你可以追求任一層面上的享受。有房有車,有多少存款,孩子是什麼樣的,老公老婆是什麼樣的,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工作是什麼樣的……只要心念一動,享受的心態到了,享受就在感知中了。強迫症康復第六步以享受的心態享受生活!
認同現況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強迫症患者一般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並且堅信只有自己各方面都很優秀我們才能取得很好的成就,不容許自己有不完美。他們堅信“木桶理論”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拼命的去加長自己比較短甚至是最短的那塊木板,希望能與最長的木板比肩,強迫症的朋友這樣處處追求完美,結果弄得自己疲憊不堪。
注意事項
自我調整是解決強迫症的一種簡單的途徑,大多數人容易整天糾纏在那裡讓他們痛苦想擺脫卻天天死在一起的無聊的思維行為裡。而自己以往的經驗又讓自己對自己的這種狀態非常不滿,知道自己在作些無益的事情,不甘白白耗費時光,因而也產生焦慮和自卑情緒,在這多重的壓力下,體驗不到輕鬆快樂,享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因而沉浸於自我反復錘煉所體驗出來的痛苦感覺中,用心理學專業的術語叫不斷地強化。深陷其中,形成思維和情緒的自動化,最終不能自拔。
另外,如果說,當 我們還很小的時候,父母給我們什麼我們只能接受什麼,我們受制于父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我們已經長大,已經有了拒絕和選擇的能力,還把一切歸結于父母,那麼我們自己在哪裡?可以這麼說,無論問題的起因是什麼,自己的獨立性、決心、耐心、行動力是從強迫症走出來最關鍵的因素。強迫症康復第三步客觀 歸因,勇於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解決問題不是陷入不良情緒
陷入心理困擾的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好轉,特別是走進心理諮詢室的諮客,他們的求助欲望和動機很強。有些人在心理諮詢師協助下能夠很快從心理困擾裡面走出來,但是也有一些人卻需要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二者的顯著區別在於前者在心理諮詢師的協助下積極關注自己,對自己的好轉能及時給予自我肯定;而後者一般忽視自己症狀的減輕,或者在肯定自己好轉的同時,注意力更多的去關注自己不好的一面,而陷入一種不良情緒之中。
轉移注意力作自己喜歡作能作的事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關注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去,這樣自然就沒有精力再關注於自己的症狀,強迫症也就慢慢地好了。轉移注意力不能刻意的轉移,從某種角度來說刻意的轉移注意力恰恰是一種關注,轉移注意力需要一種自然的狀態。只管走入自然狀態,只管自然就是了,我什麼也沒刻意,我走入自然狀態裡,什麼也 不去執著,一月迎春,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石榴,五月薔薇,六月荷花,每月都有花,什麼花開看什麼花,能看什麼花看什麼花。有追求但不刻意去追求,在沒有刻意的自然生命過程裡,處處有花開,處處有花賞,這樣我們就會在自然的狀態裡走出心理困擾,達到尊嚴、自由、享受生活的美好狀態!強迫症康復第五步 在自然的狀態裡轉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改變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環境
享受生活名為快樂,實際上沒有享受,只是一種享受的心態,也並不在於一定要在什麼樣的環境與狀態下,不拘泥於形式不拘泥於境界的去享受你可以追求任一層面上的享受。有房有車,有多少存款,孩子是什麼樣的,老公老婆是什麼樣的,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工作是什麼樣的……只要心念一動,享受的心態到了,享受就在感知中了。強迫症康復第六步以享受的心態享受生活!
認同現況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強迫症患者一般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並且堅信只有自己各方面都很優秀我們才能取得很好的成就,不容許自己有不完美。他們堅信“木桶理論”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拼命的去加長自己比較短甚至是最短的那塊木板,希望能與最長的木板比肩,強迫症的朋友這樣處處追求完美,結果弄得自己疲憊不堪。
注意事項
自我調整是解決強迫症的一種簡單的途徑,大多數人容易整天糾纏在那裡讓他們痛苦想擺脫卻天天死在一起的無聊的思維行為裡。而自己以往的經驗又讓自己對自己的這種狀態非常不滿,知道自己在作些無益的事情,不甘白白耗費時光,因而也產生焦慮和自卑情緒,在這多重的壓力下,體驗不到輕鬆快樂,享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因而沉浸於自我反復錘煉所體驗出來的痛苦感覺中,用心理學專業的術語叫不斷地強化。深陷其中,形成思維和情緒的自動化,最終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