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為什麼癲癇患者需要監測血藥濃度

血藥濃度監測是近年癲癇治療的重大進展之一。 通過血藥物濃度的測定, 臨床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 利用藥代動力學的原理和方法, 調整藥物劑量, 進行個體化藥物治療。 這不僅能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也避免或減少可能產生的藥物毒副反應。

一、血藥濃度監測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1、要有相對穩定和可靠的測定方法, 實驗室應該有品質控制, 避免因試劑、儀器不穩定所而造成誤差。

2、臨床醫師和實驗室人員需要掌握基本的藥代動力學知識, 如穩態血藥濃度、半衰期、達峰時間等, 以做到適時採集標本和合理解釋測定結果。

3、掌握AEDs監測的指征, 根據臨床需要來決定進行監測的時間及頻度。

二、血藥濃度監測儀

相對於過去的經驗性用藥, 血藥濃度監測有以下幾點好處:

1、根據血藥濃度調整劑量充分發揮抗癲癇藥的治療作用, 大大提高了癲癇的單藥控制率, 避免了不合理的聯合用藥。

2、監測血藥濃度不僅能夠及時發現藥物過量所致的中毒反應, 還能為判斷中毒程度、調整用藥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

3、縮短摸索用藥劑量的時間, 為患者制訂合理的給藥方案。

4、通過監測血藥濃度為具有特殊藥代動力學的患者制訂符合其自身特點的給藥方案。

5、不遵循醫囑服藥是藥物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醫生可以通過血藥濃度這一客觀數值瞭解患者的依從性。

三、並非所有患者在任何時間都需要監測, 否則會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一般來說, 在出現以下情況時必須進行血藥濃度檢測

1、目前認為只有那些血藥濃度與藥效關係密切, 有效血藥濃度範圍窄的藥物才有必要進行監測, 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苯巴比妥。 特別是苯妥英鈉, 其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接近, 藥量低不能控制發作, 藥量高易發生中毒, 所以在最初服藥時和每次調整劑量前應測定其血濃度。 丙戊酸鈉血濃度波動大, 且其血濃度和療效無很好的相關性, 故測定意義不大。

2、由於個體差異, 即使同一種藥物對不同患者的療效也會有所不同。 當藥物劑量已達到常規劑量仍不能控制發作時,

首先應測定血藥濃度明確是否達到有效血藥濃度。

3、初次服用某種劑量或增加劑量後發作無明顯變化, 在調整劑量前必須瞭解其血藥濃度。 時間上需在初次服藥或增加劑量後達5個半衰期以後測定。

4、聯合應用兩種或多種抗癲癇藥物時, 測定血藥濃度有助於瞭解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性質和程度, 從而判斷各藥的治療效果。

5、癲癇患者伴發肝、腎、消化道疾病或加用其他藥物時, 可能對正在服用的抗癇藥物的代謝和消除有影響時應該監測其血藥濃度。

6、治療中一旦出現共濟失調、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時應立即測定血濃度, 發現藥物濃度高於正常上限時應及時調整劑量。

血標本的採集最好在早晨第一次服藥前,

此時測定的濃度反映了藥物的穀濃度, 即體內藥物的最低有效水準。 患者采血當天清晨不要服藥, 隨身攜帶藥物待抽血後及時補服。 同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性別、肝腎功能和服藥情況, 以便對其血藥濃度進行正確的評估。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雖然血藥濃度的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作為一名臨床醫生不能只重視血藥濃度的數值而忽略臨床實際情況的分析。 有效血藥濃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僅僅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醫生必須重視藥物代謝的個體化差異。 如果患者的癲癇發作已完全控制, 但其血藥濃度低於有效範圍的下降, 此時沒有必要再增加劑量。 相反,
如果患者的血藥濃度處於有效範圍內就出現了中毒反應, 則應立即減少所服藥物的劑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