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口述:我成了男友追別人的手段

網友傾訴:

您好!我陷在混亂的情緒中, 需要您的説明!

兩年前, 單位一個男孩子對我很好, 有一次, 他聚會時喝了點酒, 給我打電話, 說喜歡我, 讓我做他的女朋友。 他的話讓我們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個新的定位。

當時他面臨一個重要的考試, 我每天給他發條笑話, 幫他緩解考試前的壓力, 持續了三個月。 對於我的所有付出, 他全盤接受。 但是從他考完試的那天起, 他似乎變了一個人。

一次我和他一起吃飯, 他竟然帶了一個女生, 更讓我心寒的是, 從頭至尾他們似乎把我當成真空, 自顧自的吃飯聊天。 作為女孩子,

我察覺到他的變化, 約他出來談, 他最初不願意, 幾經周折他同意了, 但是他說他根本不記得喝酒時對我說的話。

回來後, 我將我們的過往包括我的心情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寫了一個故事發給他。 再往後, 我們以一種曖昧不明的方式繼續。 我說的曖昧不明指的是, 如果我因他的行為而傷心不理睬他, 他會發短信問候我, 或者送我小禮物;但是如果我氣消了, 他又故態復萌。

回憶過往, 如果我能在他表示不記得醉酒的話時就毅然轉身, 也許我有退路, 但是我錯誤的認為有以前的感情基礎存在, 我可以打動他。 我錯了, 錯得很徹底。 作為一個一直埋頭讀書的女孩子, 這是我第一次投入感情在一個異性身上。 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我也覺得他一直在利用我, 利用我的感情, 利用我在工作上比他強的能力。 但是即便我如此自知, 仍不能把他當路人甲看待。 我覺得自己現在有點變成另外一個人, 而且我也不再相信愛情!

您能幫我嗎?我需要有個人來點醒我!希望您能幫我!謝謝!

${FDPageBreak}

專家回復:

你好!看得出來這件事情給你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甚至帶來傷害。 在這裡我想與你分享一個心理學上的理論, ABC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所引起, 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 也就是說由於所持的信念不同, 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在不同的兩個人身上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兩種情緒反應。

你認為這段不夠美好不夠如願的感情給自己帶來了傷害, 讓自己感覺很失敗, 實際上不是這段感情本身帶來的後果, 而是你自己對這段感情的認知所帶來的後果。 這段感情與你期望中的美好愛情差距太大, 以至於你無法接受這樣巨大的落差, 你不由得感覺失望、被欺騙、甚至對自己、對愛情產生懷疑。

但實際上, 愛情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它本身也是世俗的, 存在各種可能、各種形態, 沒有任何一條真理規定愛情必須如童話般純潔美好。

因此, 任何一個人面對愛情, 都要做好接受成功和失敗的準備;這與面對任何事情, 失敗與成功的結果各有可能一樣。 如果你只樂於接受成功而抗拒失敗, 那這樣的態度是違背規律、不夠成熟的,

顯然需要進行調整。

同樣, 什麼樣的愛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有時候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你不能要求自己永遠是生活的寵兒, 禁止任何挫折出現在自己的生活裡, 因為這些挫折和失敗(包括感情上的)原本就是生活的正常形態。

但我們可以選擇的是自己面對挫折時的態度, 那就是你可以就此怨天尤人地蜷縮在失敗的陰影裡自暴自棄;你也可以坦然地去面對挫折, 從中吸取應得的經驗教訓, 撫平它帶來的不愉快, 重新以良好的狀態投入生活。

說了這麼多, 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説明你從新的視角去審視那段感情的意義。 相信只要客觀真實地去面對, 你很快會走出現在的混亂, 並且變得更成熟、更豁達。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