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缺碘影響大腦發育 胎兒期至2歲補碘關鍵

從寶寶的胎兒時期到2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這個時候媽媽要注意補碘, 因為寶寶缺碘會影響到大腦發育。 今天小編就來介紹從孕期到寶寶出生要如何補碘。

寶寶大腦發育關鍵期

人類腦發育的90%是在胎兒、新生兒和嬰幼兒期完成。 這個時期碘和甲狀腺激素, 對腦細胞的發育和增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碘是甲狀腺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原料, 是腦組織正常發育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碘缺乏, 影響人類腦組織正常發育, 無論是輕度還是重度碘缺乏, 都會影響腦發育, 損害智力發展。

腦組織發育有準確的時間表,

像火車、飛機一樣, 按一張嚴格的時刻表運行, 按時開始, 準時結束。 大體上說, 這張時刻表, 是從母親肚子裡有了小寶寶開始, 一直延續到出生後兩周歲以內, 這段時間叫做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在關鍵時期內, 大腦神經細胞的生長依靠甲狀腺激素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製造出足夠的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需要充足的碘, 如果在此期間發生任何程度的碘缺乏, 就會容易導致克汀病(呆小症), 表現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病情嚴重的連生活都不能自理, 更不能上學, 其壽命也很短。

輕度患兒, 生活雖可自理, 但不能做複雜勞動, 不能適應社會生活, 有聽力、語言和運動障礙。 聾啞發生率高, 甚至出現生長緩慢。

專家認為, 發育期受到影響的大腦,

再不可能達到正常水準了。 換句話說, 關鍵期內因缺碘造成的腦發育不良問題, 是不可康復的, 一旦形成, 抱憾終生。 因此, 這種疾病只有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碘對於寶寶來說如此重要, 媽媽如何準確發現缺碘的傻寶寶呢?

缺碘傻寶寶的症狀

作為孩子的母親, 首先應該密切注意, 寶寶的身體、起居和動作等方面有無異常。 特別是在地方性甲狀腺腫病的重病區, 也就是流行有“粗脖子”的地方, 對新生兒更應特別注意。

如果發現寶寶出生後哭聲無力、聲音嘶啞、腹脹、不願吃奶或吃奶時吸吮沒勁、經常便秘、腦門也比一般的寶寶大、皮膚發涼、浮腫以及皮膚長時間發黃不退時等, 平時寶寶醒來時, 手腳很少有動作或動作甚為緩慢,

甚至過了幾個月也不會抬頭、翻身、爬坐等, 千萬不要把這些都看成是寶寶“省心”、“不淘氣”、“不纏人”, 而應高度重視寶寶是否有甲狀腺低下的可能, 應該及早到醫院檢查確診。

因為缺碘所致甲狀腺低下患兒的最大特點, 就是從出生就給人以“老實”的感覺, 常常是大人把他放到哪裡, 他便老老實實地原地不動, 甚至幾個小時也不挪動一下地方。 有時大人沒有及時給他餵奶、吃飯, 他也不會因饑餓而吵鬧不休。

孕齡期婦女、孕婦、產婦、0至2歲嬰幼兒、學齡兒童是重點補碘人群。 首先是孕期和哺乳期婦女要注意補碘, 國際推薦的碘營養素標準為每天200微克, 低於這個標準就會出現碘營養不良。 孕期和哺乳期婦女,

除每天食用適量的碘鹽外, 還要多吃些海帶、紫菜、蝦皮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那麼, 補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飲食, 下面就來看看為寶寶補碘吃什麼好。

寶寶補碘吃什麼好

查尿碘來判斷缺碘。 對個人而言, 可定期到醫院檢測尿液的含碘量, 所有新生兒都要進行采血篩查, 一旦發現甲狀腺激素異常, 應及時在內分泌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1、母乳餵養的寶寶, 尿液碘水準會高出其他方式餵養的寶寶1倍以上。 因此母乳餵養是補碘的良好途徑。

2、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魚等的含碘量最高, 如有可能, 媽媽可以用不同的烹飪方式, 每週都給寶寶安排吃1~2次海產品。

3、為寶寶選購含碘的嬰幼兒配方食品, 以免寶寶體內碘量不足。

4、堅持使用食用碘鹽烹調。

最後, 再來為大家推薦幾款寶寶補碘的營養食譜。

寶寶補碘營養食譜

1、紅燒帶魚:熱油加薑片, 入魚兩面稍微煎黃, 加大蒜粒和一半的蔥段;先加料酒1湯匙去魚腥味, 再加入濕料稍微晃動鍋就好, 不要翻炒;一次性加水蓋過魚肉, 大火燒開轉小火燉至水快幹;然後加入其它的蔥段和青紅椒片, 最後收汁出鍋即可。

2、涼拌海蜇:海蜇皮放涼水中泡一下, 洗淨, 切條;紫甘藍, 黃瓜分別切絲;蒜末, 醋, 生抽, 香油, 適量鹽兌成調味汁;所有材料拌勻, 放冰箱冷藏後食用。

3、紫菜海蠣豆腐湯:海蠣洗淨, 去掉未剝乾淨的海蠣細殼, 加一大勺地瓜粉輕輕拌勻;紫菜洗淨, 加入開水中煮開;轉小火, 用筷子輕輕夾起海蠣, 一個一個放到湯中, 全放完後再開大火;迅速放入切好的豆腐,煮一滾水就好;加入炸好紅蔥頭、白胡椒粉、鹽巴即可。

想要保證寶寶大腦正常發育,從胎兒期就要開始補碘哦。

全放完後再開大火;迅速放入切好的豆腐,煮一滾水就好;加入炸好紅蔥頭、白胡椒粉、鹽巴即可。

想要保證寶寶大腦正常發育,從胎兒期就要開始補碘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