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有發現越來越多人都開始養起了小動物, 養寵物已經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不同年齡的人都加入到養寵物的隊伍當中, 他們甚至比對人更親密, 而貓是許多人養寵物的首選, 為什麼人喜歡養貓了, 尤其那些孤獨過日子的人對貓的情結更高。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亞伯特·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說, “逃離生命迷思的方法有二:音樂和貓。 ”而現在流行的“丁寵”家庭——把寵物當兒女的兩人家庭, 也有不少人把貓咪當成家庭新成員, 說起貓咪, 和說孩子的口吻一模一樣。 貓究竟有什麼魔力, 讓人寄託這麼多的情感呢?一起來看看心理學的說法。
貓能緩解情緒壓力嗎?
人們常說貓是很自私的動物, 但當貓成為寵物的時候, 人似乎更自私一點:希望寵物給自己帶來歡樂, 而不是麻煩。 不過, 貓真的可以讓人愉快嗎?
最近瑞士的一項研究調查了212對養貓的夫婦, 讓他們分別給貓咪和伴侶打分。 結果發現, 貓咪能緩解他們的負面情緒, 但說到增進正面的情緒, 伴侶還是比貓咪的影響大。 所以, 貓咪可能不會讓你突然快樂得想放聲歌唱, 但可以讓低落的一天變得好起來。
貓很依戀人嗎?
貓能緩解負面情緒, 是因為他們很和人很親密嗎?有“好事”的研究人員, 把貓和主人帶到陌生的環境裡, 看看他們的依戀關係是怎麼樣的。 結果發現, 當貓咪和主人待在一起時,
但當主人不在時, 貓咪通常會找個角落躲起來。 這類似于嬰兒和母親之間的依戀關係, 貓咪不只是喜歡主人給的食物和住所, 在情感上也像孩子一樣依賴主人。
貓有“貓格”嗎?
如果問養貓的人, 你覺得貓有性格嗎?大多數人都會說, 有。 而研究人員發了一張表格給養貓的人, 其中把貓咪的性格分了四個維度, 讓主人來描述。
這四個維度是:活潑、聰明、有好奇心、能進行社交溝通;情緒化、友好、自我防護;有攻擊性、壞脾氣;膽小的、怯懦的
這四個維度和人格的維度很像, 分別對應外向、神經質、宜人性和對體驗的開放度。 和人格一樣, 多數貓咪的“貓格”都不會只落在一個維度裡,
人和貓的親密關係
當貓長大變得獨立的時候, 和它的交往更像和一個漸漸獨立的孩子在對話。 一位從事應用生態學和動物心理學研究的人員發現, 人和貓最融洽的關係, 建立在人尊重貓的獨立之上。 這也許能解釋, 養寵物為什麼能改善一些人的人際關係:體驗到親密和尊重的並存, 既保持聯繫, 也尊重對方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