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讀 揭秘孩子厭學的心理源頭

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到老, 確實, 人年幼時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對一生的影響都是極大的。 因此, 家長朋友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以現代孩子一種典型的心理狀態——厭學為例, 家長們首先要知曉孩子厭學的原因, 然後有針對性的解決。 那麼究竟孩子為什麼厭學呢?閱讀完下面的內容, 大家就知道了。

1、興趣轉移

興趣是動機的重要因素, 她能引人注意, 調動人的好奇心, 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 而人的興趣又易於產生干擾, 導致轉移。 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強, 能自覺地排除干擾,

保持興趣的持久穩定。 而處於成長中的青少年, 其興趣的顯著特點是動搖性, 只要干擾因素強烈, 就會發生轉移。

2、學習沒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 因而造成厭學心理

在學校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 學生在教師有組織、有目的地指導下, 通過系統學習各學科知識來掌握前人認識的成果, 提高能力, 發展智力。 這種把前人經驗轉化為個人知識的內化過程, 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 因而需要較大心智努力。

3、學習無望

對學習悲觀失望, 毫無信心的學生, 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分在慢班的學生, 往往自認為是三等公民, 低人一等, 在學校生活中抬不起頭來, 許多學生便慢慢泯滅了自尊。 失助感與失尊感均是“習”得的,

不是天生的, 是經過無數次的訓練、無數次的打擊以後慢慢養成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 在厭學群體中, 此類學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4、情感饑渴

有些學生由於家庭變故, 父母離異, 情感孤獨, 缺乏溫暖, 於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 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 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 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 追求刺激, 以從其它管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 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 這些學生廣交朋友, 常常不辨良莠, 哥兒們義氣十足, 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 導致厭學甚至輟學。 追求情感平衡, 是人的正常心理, 但是把握不當, 則容易出現偏差, 發生不良行為, 產生不良後果。

孩子為什麼厭學?現在家長朋友們應該有所瞭解了。

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 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及時遏制住孩子的厭學情緒, 並加以積極的引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