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腦癱原本應該健康快樂蹦蹦跳跳的孩子只能整天的臥病在床, 什麼事情都需要家長的説明, 而且在腦癱的類型中, 混合型腦癱又是非常嚴重的一種, 即使進行治療, 也沒有辦法能夠痊癒, 只能說是改善症狀, 甚至更為嚴重的就是出生不久後就會死亡, 那麼少年混合型腦癱診斷有哪些呢?
1.進行性中樞性癱瘓
例如遺傳性痙攣性截癱、腦白質營養不良、顱內及脊髓腫瘤等。 這些疾病所致的中樞性癱瘓應和痙攣型腦癱鑒別。 由於此類疾病所致的癱瘓有進行性加重的特點, 結合各自的臨床特徵,
2.錐體外系變性病
如蒼白球黑質變性、震顫麻痹綜合征、亨廷頓舞蹈病等, 應與手足徐動型或其他類型的以錐體外系症狀為主的腦性癱瘓鑒別。 但此類疾病起病一般較晚、病程呈進行性發展等特徵與腦性癱瘓明顯不同。
3.遺傳性共濟失調
如Friedreich綜合征、橄欖橋小腦變性等, 應與小腦症狀為主的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鑒別。 鑒別要點是前者隨年齡增長症狀逐漸加重, 而後者症狀無變化。
4.嬰兒型脊髓性肌萎縮症
與肌張力低下型腦性癱瘓一樣, 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縮發生較早且明顯、常伴肌束顫動等特點與腦性癱瘓不同。
5.嬰兒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症
進行性脊髓肌萎縮症於嬰期起病,
6.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又名硫酸腦苷酯沉積病。 患兒出生時表現為明顯的肌張力低下, 隨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四肢痙攣、肌張力增高、驚厥、共濟失調、智力進行性減退等。 基與腦癱的鑒別要點在於病情呈進行性發展, 檢測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細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確診。
7.GM1神經節苷脂病
本病分三型, I型屬全身性GMl沉積病, 生後即有肌張力低下、吸吮無力, 運動發育落後, 晚期肌張力增高, 呈去大腦強直狀態, 有時可能與腦癱相混。 但本病病情進展迅速, 且有特殊外貌, 表現為前額突出, 鼻樑凹陷,
GM1神經節苷脂病Ⅱ型只侵犯神經系統, 可有運動發育落後, 走路不穩, 腱反射亢進, 有時需與腦癱鑒別。 但本病在嬰幼兒期起病, 病前發育正常, 此點與腦癱的病程明顯不同。 本病常表現聽覺過敏, 驚嚇反射增強, 多有智力低下及驚厥, 但本型無特殊容貌, 肝脾不腫大, 眼視網膜黃斑無櫻桃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