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根據寶寶的月齡按期添加。
2、添加的量要由少到多。 如4個月時添加蛋黃, 開始時是蠶豆大小, 服3-4天后, 未出現消化功能紊亂, 可增添至1/4個, 以後每週增加1/4個, 滿4個月時可增加到1個。
3、添加輔食後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皮膚, 看看有無過敏反應, 如皮膚紅腫, 有濕疹, 應停止添加這種輔食。 此外, 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 如大便不正常也應暫停添加這種輔食, 待其大便正常, 無消化不良症狀後, 再逐漸添加, 但量要小。
4、注意衛生。 給寶寶添加的輔食最好現吃現做, 如不能現吃現做, 也應將食物重新蒸煮。
5、乳類食品是嬰兒的主要食品, 但隨著嬰兒機體逐漸長大的需要, 應及時添加輔食。 嬰兒消化道嫩弱, 若不根據孩子的月齡大小以及實際需要, 添加過量的輔食, 或在嬰兒患病時仍照常飲食, 都會造成嬰兒消化不良和吐瀉等現象。 因此, 在添加輔食時要十分小心, 不宜任意從事。
6、根據嬰兒消化力及營養需要, 添加輔食應逐漸增加品種。 先試一種, 待3-4日或一星期嬰兒適應後, 再添加另一種。 量由少到多, 由淡到濃。 遇天氣太熱, 嬰兒易患消化不良, 可暫緩添加新食品, 待天氣稍涼再逐漸添加。 每次添加新食品後, 應密切注意其消化情況, 如發現胃呆、嘔吐、大便反常或其他情況,
輔食添加有什麼禁忌?
營養不良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 一歲以下的嬰兒發病率尤高。 除了先天因素外。 絕大部分營養不良是因後天的餵養有問題, 尤其是輔食添加不合理所致。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過早
剛離開母體的嬰兒, 消化器官很嬌嫩, 消化腺不發達, 分泌功能差, 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 如果過早添加輔食, 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 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 造成腹脹、便秘、厭食, 就是增加腸蠕動, 使大使量和次數增加,
2、過晚
有些父母怕孩子消化不了, 對添加輔食過於謹慎。 孩子早已過了四個月。 還只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 殊不知孩子已長大, 對營養、能量的需要增加了, 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 應合理添加輔食了。 同時, 孩子的消化器官功能已逐漸健全, 味覺器官也發育了, 已具備添加輔食的條件。 另外, 此時孩子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盡, 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過增加營養來產生, 此時若不及時添加輔食, 孩子不僅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 還會因缺乏抵抗力而導致疾病。 因此, 對出生四個月以後的孩子要開始適當添加輔食。
3、過濫
孩子雖能添加輔食了, 但消化器官畢竟還很柔嫩不能操之過急, 應視其消化功能的情況逐漸添加。 如果任意添加, 同樣會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或肥胖。 讓孩子隨心所欲, 要吃什麼給什麼, 想多少給多少。 又會造成營養不平衡, 並養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可見添加輔食過濫同樣也是不合適的。
4、過細
有些父母過於謹慎, 給孩子吃的自製輔食或市售的嬰兒營養食品都很精細, 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應有的訓練, 不利於其牙齒的萌出和萌出後牙齒的排列食物未經咀嚼也不會產生味覺既勾不起孩子的食欲。 也不利於味覺的發育, 面頰發育同樣受影響。 這樣, 孩子只能吃粥和麵條, 不會吃飯菜, 製作稍有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