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常見病之一。 多數三叉神經痛於40歲起病, 多發生於中老年人, 女性尤多, 其發病右側多於左側。 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 發病驟發, 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 所以三叉神經痛的護理至關重要!
三叉神經痛的護理和日常保養
1、飲食要有規律, 宜選擇質軟、易嚼食物。 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 則要進食流食, 切不可吃油炸物, 不宜食用刺激性、過酸過甜食物以及熱性食物等;飲食要營養豐富, 平時應多吃些含維生素豐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鮮水果,
2、吃飯漱口, 說話, 刷牙, 洗臉動作宜輕柔。 以免誘發板機點而引起三叉神經痛。
3、注意頭、面部保暖, 避免局部受凍、受潮, 不用太冷、太熱的水洗面;平時應保持情緒穩定, 不宜激動, 不宜疲勞熬夜、常聽柔和音樂, 心情平和, 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 避免精神刺激;儘量避免觸及“觸發點”;起居規律, 室內環境應安靜, 整潔, 空氣新鮮。 同時臥室不受風寒侵襲。 適當參加體育運動, 鍛煉身體, 增強體質。
三叉神經痛的護理要與以下幾種疾病相鑒別:牙痛:三叉神經痛常誤診為牙痛, 往往將健康牙齒拔除, 甚至拔除全部牙齒仍無效, 故應注意。
副鼻竇炎:如額竇炎、上頜竇炎等, 為局限性持續性痛, 可有發熱、鼻塞、濃涕及局部壓痛等。 青光眼:單側青光眼急性發作誤診為三叉神經第1支痛, 青光眼為持續性痛, 不放射, 可有嘔吐, 伴有球結合膜充血、前房變淺及眼壓增高等。 顳頜關節炎:疼痛局限於顳頜關節腔, 呈持續性, 關節部位有壓痛, 關節運動障礙, 疼痛與下頜動作關係密切, 可行X線及專科檢查協助診斷。
偏頭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經範圍, 發作前多有視覺先兆, 如視力模糊、暗點等, 可伴嘔吐。 疼痛為持續性, 時間長, 往往半日至1-2日。 三叉神經炎:病史短, 疼痛呈持續性,
小腦腦橋角腫瘤:疼痛發作可與三叉神經痛相同或不典型, 但多見於30歲以下青年人, 多有三叉神經分佈區感覺減退, 並可逐漸產生小腦腦橋角其他症狀和體征。 以膽脂瘤多見, 腦膜瘤、聽神經鞘瘤次之, 後兩者有其他腦神經受累, 共濟失調及顱內壓增高表現較明顯。 X線片、CT顱內掃描及MRI等可協助確診。
腫瘤侵犯顱底:最常見為鼻咽癌, 常伴有鼻衄、鼻塞, 可侵犯多數腦神經, 頸淋巴結腫大, 作鼻咽部檢查檢查、活檢、顱底X線檢查, CT及MRI檢查可確診。 舌咽神經痛:易於三叉神經第3支痛相混, 舌咽神經痛的部位不同,
腫瘤:可見神經節細胞瘤, 脊索瘤, 麥氏窩腦膜瘤等, 可有持續性疼痛, 病人三叉神經感覺、運動障礙明顯。 顱底X線可能有骨質破壞等改變。 面部神經痛:多見於青年人, 疼痛超出三叉神經範圍, 可延及耳後、頭頂、枕頸, 甚至肩部等。 疼痛持續性, 可達數小時, 與動作無關, 不怕觸摸, 可為雙側性疼痛, 夜間可較重。
三叉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