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中醫藥治療兒童多動症

中醫認為本病是先天後天因素合為而致。 先天稟賦不足, 如遺傳缺陷、產傷、難產、出生時窒息等, 導致明陽失調;後天因素為病毒感染、頭部外傷、情志刺激、環境改變等, 使其肝氣鬱結, 痰火內盛, 陰陽失調, 陰不制陽, 陽亢而動。 古代中醫文獻中無抽動-穢語綜合征病名的記載, 但在《小兒藥證直訣》、《幼科證治準繩》中有相似症狀的描述, 如“瘛疭”、“抽搐”等。 根據中醫辨證理論, 可將其歸於慢驚風、郁證、梅核氣、肝風、風痰證範圍。 專家在大量臨床工作中, 對本病進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抽動-穢語綜合征當屬“肝風證”, 病本在肝、脾、腎三髒,

以腎陰不足、肝風內動最為多見, 所以患兒除抽動外, 常見煩躁易激動, 睡眠不安, 大便秘結, 五心煩熱, 舌紅少苔, 脈弦數, 治以滋陰養血、平肝熄風為主, 以大定風珠加減, 常用藥物生地、麥冬、麻仁、白芍、龜板、生牡蠣、阿膠、雞子黃、甘草等。 心神不定, 驚悸不安加茯神、鉤藤, 血虛失養加首烏、玉竹、沙苑子等。 與兒童多動症相比, 本病為腎陰不足、肝風內動, 以治肝為主, 兼以滋腎、健脾、清心、安神, 注意標本緩急, 靈活變通。 另外, 本病還有肝亢風動證、痰火擾神證、脾虛肝亢證、陰虛風動證、風痰鼓動證等。 本病的病程較長, 一些患兒因感冒、緊張等可使病情加重, 所以要守法宗方, 隨症加減, 不宜用強鎮之法使其一時安靜。 家長和患兒要有耐心,
要長期用藥, 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兒童多動症與中醫“心”病變的關係

《素問.靈蘭秘典論》言:“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 《靈樞.邪客》雲:“心者, 五臟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人的精神思維活動主要屬於心的生理功能, 五臟在心神的主導下, 接受外來資訊, 作出相應的外在語言、動作、行為發生變化, 故兒童多動症主要是以心為主的兼及肝、腎、脾等髒病的病理變化。 《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 心住血脈, 藏神為智意之源,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 則人的意志清晰, 思維敏捷, 反應靈敏。 反之, 若思慮勞倦, 久病氣血虛弱上及於心, 致心氣不足, 心陰虛弱, 神失所養, 可出現神志飛揚不精神不專心、反應遲鈍、健忘等症。 另外,

心屬火, 為陽髒, 以動為患, 而小兒生機旺盛, 陽常有余, 心火易亢, 臨床易出現心陰不足, 心火有餘, 心神不寧的病理改變。

兒童多動症與中醫“肝”病變的關係

肝為剛髒而性動, 主筋藏魂, 其志怒, 其氣急, 體陰而用陽。 肝主人體生髮之氣, 肝氣生髮則五臟俱榮。 小兒發育迅速與肝關係極為密切, 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點。 若久病耗損致肝體之陰不足, 肝用之陽偏亢, 則可在性情偏拗、衝動任性、動作粗魯、興奮不安等脾氣有餘之家。 《靈樞.本神》中雲:“肝藏血, 血舍魂”。 若肝血不足, 則魂不守舍, 而出現夢囈、夢遊等症。 肝主疏泄, 若肝氣疏泄不利, 條達失宣, 氣機失調, 則氣血紊亂, 或淤滯不爽或亢而為害, 均可導致急躁易怒等症狀。

兒童多動症與中醫“脾”病變的關係

脾屬土, 為至陰之髒, 其性靜, 藏意, 在志為思, 脾主運化, 為氣血氣化之源, 後天之本。 小兒脾常不足, 若餵養攝護不當或疾病所傷, 均可影響脾之運化, 脾失濡養則靜謐不足, 可表現為興趣多變, 做事有頭無尾。 言語冒失, 心猿意馬, 雖能自悟而不能自製, 肝動脾靜, 肝為脾之主, 脾受致於肝, 兩者含“動靜互制”之義。 如脾土不足, 則土虛木旺, 亦可出現性情衝動、任性、動作粗魯、興奮不安等肝陽偏旺之症狀。

兒童多動症與中醫“腎”病變的關係

腎為先天之本, 主藏精, 開竅於耳。 腎為水髒, 水中有“六陽”, 能化氣而產生生命。 水氣潛行地中, 為萬物受命之根本, 真水之氣上行夾脊, 主腦中為髓海, 泌其津液, 注之於脈, 以榮四肢,
內注五臟六腑, 隨相火而潛行於周身。 腎為作強之官, 出技巧和智慧。 小兒臟腑柔弱, 氣血未足, 腎氣未盛, 本為生理常態, 髓生不足。 則可見到動作笨拙不靈、健忘、聽覺辨別能力差、遺尿等症。 腎水肝木, 乙癸同源, 腎陰不足, 水不涵木, 肝陽自旺, 肝火上炎, 魂失安謐, 則見煩躁易怒、衝動任性;腎水心火, 上下相濟, 若腎水虧乏則心火獨旺, 動憂於心神可致心神不寧, 注意渙散;腎為先天, 脾為後天, 先天生後天, 後天養先天, 先天不足, 後天失氧則乏生生之源, 必致脾虛意亂而見健忘、注意渙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