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頸椎病的食療方法
三、頸椎病的常見的幾個信號
頸椎病針灸什麼穴位
1、頸椎病針灸治療之頸肩痛麻型頸肩痛麻:頸椎病以頸、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脹、麻木不適為常見,在頸型及神經根型頸椎病中更為多見。 在針灸治療選擇穴位時,常以病變部位的經穴為主。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風府、風池、肩井、肩髃、曲池、手三裡、外關、合穀等。
對疼痛為主,且疼痛較劇、受涼加重者,在針刺時,手法不宜強,針刺應較深,而且要留針10分鐘。
對疼痛以走竄不定為主者,用強刺激針刺,且刺入較淺。
對肌膚麻木、肢體沉重、疼痛有定處、陰天發作者,宜針刺與灸療同時進行,或兼用溫針療法。
2、頸椎病針灸治療之氣滯血淤型症狀:頸項、肩臂疼痛、,甚則發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勞累後加重,頸部僵直,活動不利,肩胛上下窩及肩頭有壓痛。
取穴:
2.1、大椎、肩井、肩外俞;
2.2、百勞、天宗、膈俞、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 每次選用1組穴和2組穴全用。 留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 拔罐期間要加強頸部的功能鍛煉(包括轉頸、提捏斜方肌、熱敷)。
3、頸椎病針灸治療之肝腎畏虧型症狀:四肢麻木無力,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
取穴:
3.1、大椎、肝俞、腎俞;
3.2、風池、肩外俞、大杼、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 每次選用1組穴和2組穴全用。 留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 拔罐期間要加強頸部的功能鍛煉(包括轉頸、提捏斜方肌、熱敷)。
頸椎病的食療方法
1、薑醋煲豬手:豬手1個,嫩鮮姜、好米醋、紅糖、溫開水適量。 將豬手去毛刮淨,水洗,順骨縫劈兩瓣,再折成四截,放入開水鍋氽10分鐘,撈出控去水分;姜切成3分厚片,同豬手、醋、糖一齊放入砂鍋拌勻;倒入溫開水加蓋,慢火煲2小時,至酥爛。 常食。 糖尿病患者可用醬油代替其中的紅糖。 豬手膽固醇較高,故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慎用。
2、馬齒莧羊肉灌湯蒸包:市售蕎麥多維營養粉1千克,馬齒莧、羊肉、豬皮凍各250克,芝麻、蝦皮各50克,蔥薑調味料適量。 葷素餡灌湯發麵蒸包,常規做法。
3、紅薯胡蘿蔔大棗枸杞糯米粥:紅薯50克、胡蘿蔔30克、大棗5~7個、枸杞10克、糯米100克。 將紅薯、胡蘿蔔切成方塊;糯米用水泡發後,用適量水煮開加入其他備品煮熟,常食。 有內熱者慎用。
頸椎病的常見的幾個信號
1、血壓不穩定。 一些頸椎病患者常出現血壓增高或降低的症狀(以血壓增高較為常見,故又叫“頸性高血壓”)。 這是由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
2、眩暈。 一些頸椎病患者常因突然扭頭而感到眩暈甚至猝然倒地。 但此類患者在倒地後能很快地清醒並站立起來,不伴有意識障礙,事後也沒有明顯的後遺症。
3、視力障礙。 有些頸椎病患者可出現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不等大甚至視野縮小等症狀。 這是由頸椎病導致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造成的。
4、吞咽障礙。 有些頸椎病患者可出現吞咽時喉嚨內有梗阻感或食管內有異物感等症狀。 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的骨質直接壓迫到了食管的後壁,或是由頸椎病引起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導致的食管痙攣(或過度鬆弛)造成的。